下面古诗词曲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一首用于赠答的七律,全诗表现了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精神。 B:《赤壁》是一首咏史诗,作者借题发挥发议论感慨,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后果,而是反说其事,以东吴两位美女的命运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C:《过零丁洋》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达了作者的忧国之痛,以及在不幸被俘的处境下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决心和豪情壮志。 D:《山坡羊•潼关怀古》先写作者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再写潼关的雄伟气势,最后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紫藤萝瀑布》是一篇构思精巧、情景交融又富有哲理的散文,题目中“瀑布”一词,用比喻手法既状写出紫藤萝盛开的壮观,又暗示生命长河的伟大。 B:现代作家萧乾的作品《枣核》和法国小说家都德的作品《最后一课》虽然体裁不同,但我们阅读时都能倾听到作品中人物抒发出的爱国主义心声。 C:《治水必躬亲》论述了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与利、义之间的关系。本文选自清代作家钱泳的《履园丛话·水学》。 D:《春望》《泊秦淮》《别云间》《杜少府之任蜀川》四首诗的作者都是唐代著名诗人。
下列各项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书工具“文房四宝”是笔、墨、纸、砚。 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 C:《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儿斯泰传》被称为“巨人三传”。 D:《西游记》塑造了猪八戒这一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嫉恶如仇的英雄形象。
名著阅读
“五四运动”以后,有一种被称为“小诗”的文学形式盛行一时,在数量众多的“小诗”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冰心的诗集《 》和《 》
请根据下面的精彩片段,说说其诗集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1)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能躲到你的怀里。(2)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3)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4)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繁星》、《春水》
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参考课本名著导读,意思对即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活板》作者沈括,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本文按照工作程序的顺序,紧扣“活”字这一特征进行说明,赞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创造精神。 B:《范进中举》中吴敬梓通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辛辣地讽刺了科举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力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 C:《错过》这篇杂文以辩证的观点阐述了对“错过”的正确认识,全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安排思路,巧妙的运用正反对比论证,很有说服力。 D:《紫藤萝瀑布》这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按照赏花、思花、惜花的感情变化来结构全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融情于景,由情入理,在写花中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高尔基的《海燕》运用象征手法,其中风、云、闪电、波浪象征反动势力,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 B:散文讲究“形散而神不散”,《石榴》对民族气节和高尚情操的讴歌,《紫藤萝瀑布》抒发积极的人生情怀,《白杨礼赞》中对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的赞美,都是散文中的“神”。 C:《马说》托物寓意,抒发了怀才不遇、有志难申的知识分子的愤懑和不平之情。《陋室铭》借物抒怀,借陋室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 D:《活板》选自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说明活字印刷术时是按照工作程序进行说明的;《核舟记》选自张潮的《虞初新志》,为明朝魏学洢所写,全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形式。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伏尔泰说:“当我们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们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们再一次读这本好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是哪一本文学名著给了你这般感受?请写出这部名著的书名及作者,并结合书中的具体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1)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
(2)阅读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文学常识填空。
(1)《阿长和<山海经>》出自鲁迅的散文集《 》。
(2)《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
(3)《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 期间
①《 朝花夕拾 》。② 竺可桢 ③ 黄州
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A:《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C:《战国策》是一部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述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__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D:孟子,名珂,字子舆,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下列有关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三吏”“三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石壕吏》便是其中一首。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本文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 C:“四书”是公认的儒学经典,其中《大学》《中庸》是《 礼记 》中的两个篇章。选自其中的文章《大道之行也》提出古代大同社会的纲领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D:《桃花源记》《陋室铭》《核舟记》是按照朝代先后排列的作家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