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首小令,完成第7—8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胡腾老树昏鸦,下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秋》中“__________”和《天净沙·秋思》中“___________”,

表明两首小令写的都是黄昏之景。(2分)

8.选出下列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两首小令是同一曲牌,所以韵脚相同。

B.两首小令都描写的萧瑟荒凉的秋景。

C.两首小令写景都由远及近、实虚结合。

D.两首小令都抒发了游子思归的情怀。

诗词鉴赏

7、落日、残霞;昏鸦、夕阳(错一格扣一分)     8、A(2分)B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 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 秋思》则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 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6.(1分)热爱   (1分)悲凉

    7.(2分)c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考练兵

1. “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C.《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练,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新题演练

4.下列诗句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D.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5.这首元曲要表达的是天涯游子孤寂愁苦之情,诗人为什么要写“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曲牌名 题目 2.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A

    新题演练:4.C(《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都是名词并列,一个名词是一种景物)5.以乐景写哀境,跟“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游子的思乡愁绪。

  

阅读下面的散曲,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7.这首散曲的作者是元朝的 (2分)

8.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描绘出萧瑟、冷清的秋景。

B.“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极显速度之快。

C.“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

D.作者描绘的秋景浸透着自己寂寥、悲凉的感伤。

  7.2分。白朴             8.2分。D

孤村落日残霞,         

轻烟老树寒鸦

8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6分)

[越调]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越调]天净沙•江上 (元)张可久

嗈嗈落雁平沙,依依孤鹜残霞,隔水疏林几家。小舟如画,渔歌唱入芦花。

[嗈嗈(yōng):雁鸣叫声]

(1)简要概括这两首词的内容。(3分)

马致远词:

张可久词:

(2)“枯藤老树昏鸦”与“依依孤鹜残霞”描绘的景象,其基调是否一致?为什么?(3分)

(1)表现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1分)

表现渔翁宁静恬美的生活情景。或表述了作者对恬淡闲适生活的热爱之情。(2分)

(2)不一致。(1分)前者凄凉,后者恬静。(2分)


解析:

阅读下面元曲,然后回答问题。(9分)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清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有人评价说: “一点飞鸿影下”显示了白朴的写作技巧,请简析。(4分)

(2)《天净沙·秋》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作品内容作简要赏析。(5分)

(1)小令意象均为静态,而“一点飞鸿影下”为动态,“静”中穿插 “动”,静态画面有了活力,使原本萧瑟的画面、寂寞的秋景有了生气;此句是上下片的过渡,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4分,动静关系分析2分,景象情感变化2分)

(2)主要运用烘托手法,以秋天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飞鸿”萧瑟之景烘托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的明丽之景烘托内心的愉悦,刻画情感由低沉到愉悦的过程。(4分。手法1分答哀景与乐景的关系也对;结合诗句分析2分,对应手法揭示情感变化2分)


解析: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各题 (8分)

[越调]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

白 朴 马致远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

(1)小令以单个曲子为特征,是元代散曲的主要形式,这里的“越调”是 ,“天净沙”是 。(2分)

(2)请对“一点飞鸿影下”句作鉴赏。(任选一个角度) (3分)

(1)曲调   曲牌(2分)  (2)参考: “一点飞鸿影下”句,是此曲最特殊、也最关键的句子。(1)其他句子都是名词词组的罗列,表现的是静态美,而此句则有了明显的动作,展现了动态美,使全曲不再单调或呆板。(2)这是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作者的视线通过飞鸿的引导,才有了下文的青山绿水……若非如此,前两句与后两句,两派风格不同的诸般景物,很难相互“沟通”。强行拼在一起,必显突兀。而有了此句,则点活了全篇,化沉寂为清疏于无形中了。


解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元曲,回答下列题。

天净沙· 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请分别说出“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的妙处。

请简要分析这两首元曲的不同之处。

【小题1】“轻烟老树寒鸦”的“寒”字,突出了深秋的特点, 渲染了冷寂的气氛,表达了惆怅之情。“枯藤老树昏鸦”的“昏”字,点明了时间日渐黄昏,与“夕阳西下”相呼应,引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愁。

【小题1】不同点有:①《秋》表达了孤寂惆怅之情,这种惆怅失落之情在后来似乎得到了些许安慰;而《秋思》主要表达了羁旅之愁。②从表达情感的方式上看,《秋》比较含蓄蕴藉;而《秋思》则有直抒胸臆的内容。③《秋》的写景顺序为由远及近;而《秋思》的写景顺序是由近及远。④《秋思》的意境比《秋》更为凄清阔远。


解析:

【小题1】第一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第二点(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

【小题1】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4分,其他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