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字子美, 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 》和《 》。
唐 新安吏 潼关吏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是 (作者)撰写的一部回忆性 (体裁)集。共收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 》等十篇文章。
鲁迅 散文 《五猖会》(或散文集中其他篇目)
走进名著,回答问题。
(1)《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________集。全书十篇文章,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文字。我们学过其中的《________》等。
(2)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
A.《风筝》 | B.《无常》 | C.《父亲的病》 | D.《藤野先生》 |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个英雄战士谱写的一曲英雄主义的赞歌。 作者是_______ ,主人公是 (写全名)
(4)祥子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他买的第三辆车因__________________而被卖掉。
(1)散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A(出自《野草》)
(3)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 保尔·柯察金
(4)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浙江省绍兴市】附加题
⑴写出下列诗句中典故的常用义。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饮马长城窟行》)( )
②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摊破浣溪沙》)( )
⑵写出下列富含哲理的名言分别出自哪一部作品。
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②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
③明天,我会想出一个办法把他弄回来。是的,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
(l)①书信 ②信使(送信的人)⑵①《道德经》(《老子》) ②《围城》③《飘》(《乱世佳人》)
【江苏省连云港市】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垂髫”指小孩,“古稀”指七十岁;“婵娟”指月亮,“芙蕖”指荷花。 B:《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 C:都德是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柏林之围》《最后一课》。 D:冰心笔下的《纸船》和《十年》,都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江苏省南京市】
根据要求,将下面的对话补充完整。
顺顺同学有一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家随笔”。他向你介绍说:“这套书可有意思了,单是书名就很特别。你看,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的集子叫《凝动的音乐》。建筑虽然固定不动,却有韵律之美。”
你接过其他三本看了看封面,跟着说:“ ⑴ 。”
顺顺又说:“文学家里我最喜欢鲁迅先生了,我想从语文课本中选几篇他的文章汇编成集,你觉得取个什么名字好?”
你说:“集子就叫《 ⑵ 》吧,因为 ⑵ 。”顺顺信服地点点头。
⑴从下面三本书中任选一本,仿照顺顺的说法,表达你对书名的看法。
书名:《穿过地平线》 作者:地质学家李四光
书名:《看风云舒卷》 作者:气象学家竺可桢
书名:《彼此的抵达》 作者:桥梁学家茅以升
⑵在横线上填写自拟的集子名称,并说明理由。
《 》,因为 。
示例:⑴桥梁学家茅以升先生的集子叫《彼此的抵达》,书名也很好,不仅表现出了桥梁的作用,还令人想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⑵《文字的冷与热》他的作品中既有辛辣的讽刺,又有热情的赞美。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散文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雪》《藤野先生》等都是其中的作品。 B:《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C:唐代杜牧《赠别》诗中有“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诗句,后来人们称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为“豆蔻年华”。 D:《水浒传》中的英雄性格各不相同,但在“义”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晁盖劫取生辰纲是“义”,宋江私放晁盖是“义”,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也是“义”。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一书是南朝余嘉锡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B:丹麦著名作家安徒生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植树的牧羊人》是他的代表作。 C:《春》的作者是朱自清,他是散文家、诗人、学者。 D:《穿井得一人》节选自《列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的句子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的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的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智取生辰纲》通过描写杨志与老都管、虞候、众军士的矛盾及与晁盖等人斗智斗勇,最终丢、取生辰纲的经过,表现了杨志既精明能干,又粗鲁蛮横的性格特征,也表现了晁盖等七人的足智多谋、随机应变。 B:《杨修之死》记叙了杨修被曹操杀害的经过和缘由,生动地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他恃才放旷的思想性格,揭露了曹操为人的伪善奸诈,也表现了他的深谋远虑。文中对曹操的描写符合历史事实。 C:《范进中举》运用讽刺与夸张的手法,刻画范进中举后癫狂的丑态及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脸,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辛辣地讽刺了封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香菱学诗》通过香菱苦志学诗、终获成功的典型事件,不仅表现了香菱的聪明灵秀、执着专一,同时也对残害妇女的封建社会作了无情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