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雪》整首词都能注重从时间着眼,评论历史,雄视千秋。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 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 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 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下面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维新派代表人物梁启超阐述了人生与事业的关系。 B:雨果的演讲,是对俄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关于思想与人格力量的礼赞。 C: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通过书信形式,对女儿进行了一次生动的爱情教育。 D:通过书信形式,傅雷劝慰、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高峰。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作者是 ,小说中人物性格鲜明,祥子的妻子 是一个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人物。
(2)《朝花夕拾》中保姆阿长把《山海经》误读成“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老舍 虎妞
(2)三哼经, 表达了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
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小说——都德——法国 B:《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小说——《红烛》——闻一多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鲁迅 D:《黄河颂》——诗歌——《黄河大合唱》——光未然
下列作家作品等对应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名人传》——罗曼·罗兰——法国 B:《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丹麦 C:《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唐
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选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2分)
(1)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②五猖会③无常
(2)温馨的回忆:【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的快乐。【示例三】《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真理的批判:【示例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老师让孩子们读一些枯燥乏味的书。【示例二】《五猖会》一文中去看赛会前,父亲强迫我背书,让我感到扫兴和痛苦。【示例三】《无常》一文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公理,反被要求到阴间寻求公正的裁判。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背影》——朱自清——散文 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呐喊》 C:《三峡》——郦道元——北朝 D:《观潮》——周密——-宋朝
下面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全称《春秋左氏传》,旧传是春秋时期的史官左丘明所著,《曹刿论战》就选自此书。 B:《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此书由西汉末年的刘向校录编订。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相传是战国前期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从西周到春秋时期诗歌305篇,共分“赋”“比”“兴”三部分。
名著阅读。
在评书艺术流行的时候,说书人为了吸引听众,常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来制造悬念。这句话中的“回”,就是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回目”是每个章节故事情节的概要。
(1)请你指出下列回目分别出自哪部名著。
①“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条”出自《 》。
②“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侯五关斩六将”出自《 》。
③“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出自《 》。
(2)以上回目中的“黑旋风”是 的绰号;“汉寿侯”是 的封号。
① 《水浒》。
② 《三国演义》。
③ 《西游记》。
(2) 李逵 关羽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又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编年体史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C:《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这篇寓言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人定胜天的思想。 D:《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本文告诉人们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往往需要讲究策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