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图书室里有:①《左传》②《孟子》③《周元公集》④《诸葛丞相集》⑤《昌黎先生集》⑥《陶渊明集》⑦《杜工部集》⑧《东坡乐府笺》⑨《稼轩词编年笺注》⑩《宋学士文集》。 有人想查《马说》《爱莲说》《曹刿论战》《记承天寺夜游》等4篇文章,下列借书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①⑥⑦⑤ B:⑤③①⑧ C:③①⑧② D:⑤④⑧⑩

人说“近墨者黑”,但亦有“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爱莲说》中所写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阅读下文,完成9-11题(8分)

黄生借书说(节选)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ƒ为一说,使与书俱。

9、《黄生借书说》的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故有所览辄省记。

11、上文第段作者以自己读书的亲身经历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3分)

   9.清朝(1分)袁枚(1分)

   10.所以(只要)有看过的书就记在心里。(3分)

   11.书非借不能读(3分)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古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有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人说“近墨者黑”,但“近墨者未必黑”,正如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下列句子中的“与”的用法和意义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介词 引出对象 替、为) B:乃与平原君计,以五城封公子。《信陵君列传》(同、跟) C: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黄生借书说》(连词,却) D:蜩与学鸠笑之。《逍遥游》(和、同)

9.古代诗歌默写

(1)《马说》中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陋室铭》中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是:

(3)《醉翁亭记》中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

(4)《爱莲说》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5)《送东阳马生序》中,点明作者写作此文的原因的语句是: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解析】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祗”“骈”“槽枥”“淤泥”“濯清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关于机械波,紫珠、蓝仔、白胖、黄娃四位同学各自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①紫珠说:树叶在水面上下振动,说明机械波并不向外传递介质 ②蓝仔说:只有横波才能发生衍射现象,纵波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③白胖说:只有横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纵波不能发生干涉现象 ④黄娃说:机械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 他们的观点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