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天)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
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近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是()。
A:20、30 B:30、40 C:40、50 D:50、60
中国古代60岁的男子称为()。
A:不惑 B:知天命 C:花甲 D:古稀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形容()的一生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古人对“六十岁”年龄的人的称呼是()
A:而立 B:不惑 C:知天命 D:花甲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朱熹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朱熹是从天道说天命,而自人道而言,“知天命”是半世人生奔求之后,知自我人生之大限,知可为不可为,当为不当为,因为这种“知”,不仅产生自我意志行为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形成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大转换。
这段文字意在( )。
A:从人道的角度诠释“知天命” B:说明“知天命”即能够掌控自我意志 C:论证“知天命”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D:辨析不同流派对“知天命”的认识
孔子讲“五十而知天命”,朱熹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予物者,乃食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朱熹是从天道说天命,而自人道而言,“知天命”是半世人生奔求之后,知自我人生之局限,知可为不可为,当为不当为,因为这种“知”,不仅产生自我意志行为的深刻变化,而且也形成自我与世界关系的大转换。这段文字意在:
A:从人道的角度诠释“知天命” B:说明“知天命”即能够掌控自我意志 C:论证“知天命”需要有一定的人生阅历 D:辨析不同流派对“知天命的认识”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踰矩”是哪位哲学家一生的写照?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16届湖南省周南教育集团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限时训练)孔子曾用“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等描述人生的轨迹。“技进乎道,庶几不惑;名副其实,何虑无闻”与“韦编三绝今知(天)命,黄绢初裁好著书”两幅寿联所贺寿主当时的年龄分别为:( )
A:20岁、30岁 B:30岁、40岁 C:40岁、50岁 D:50岁、6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