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写的《咏梅》这首词中,它的词牌名是:()

白居易的《长相思》是题目还是词牌名?()

《pú sà 蛮》,词牌名,又名()。

A:《浣溪沙》 B:《西江月》 C:《永遇乐》 D:《子夜歌》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词牌名的是()。

A:天净沙 B:蝶恋花 C:永遇乐 D:西江月

《鹊踏枝》词牌名,又名()。

A:《黄金缕》 B:《卷珠帘》 C:《一箩金》 D:以上都对

以下()不是词牌名《pú sà 蛮》的别称?

A:《pú sà 鬘》 B:《南乡子》 C:《重叠金》 D:《子夜歌》

这是一个词牌名;该词牌下阙以三个三字短句开始,极具特色;____在横渡东湖后也以此词牌创作了一首名篇;苏轼用这词牌创作的词被改编成歌曲,并由王菲演唱;这个词牌名字是()

A:水调歌头 B:长相思 C:蝶恋花 D:如梦令

《朝天子》这个题目是()

A:诗歌的题目 B:词牌名 C:曲牌名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相见欢①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词牌名,靖康之难后作者南渡,作此词。

12.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

13.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12.上片写登楼所见的无边秋色,夕阳流水,营造出清冷萧条的意境,抒发了因山河残破而悲凉抑郁的心情。(景物,“秋色”“夕阳流水”2分;特点,“冷落萧条”2分;感情1分。共5分)

13.前面直抒胸臆,表达__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后面用拟人的方法,请托“ 悲风”把泪吹过扬州去,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前后各3分,前为“直抒胸臆”1分,感情2分;后为“拟人”,或者答“含蓄深沉”1分,感情2分,共6分)

【解析】

12.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上片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了怎样的意境,请作分析”,答题关键词“意境”,抓住关键意象分析即可。首联在内容上:交代了离京的时间(即暮春);②结构上: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凉气氛;③用杨花的纷乱如雪,烘托离京时心绪的烦乱。首联作用(1)从内容上来看:统领全文,点明题旨, 奠定情感基调,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2)从结构上来看: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照应/呼应题目中的……(分值一般很高,尤其应该注意);呼应结尾 ;(3)从效果上来看:①、符合作用体效果的要求 ②如果首段连续发问,那么,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小说中还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考生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中的不同。题干“词的下片,抒情方式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题干明确考查诗歌的表达技巧,应该以手法为主,结合意象、情感来分析。在古诗鉴赏中,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方面的内容: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起兴、互文)、表现手法(用典、联想、想象、衬托或烘托、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抑扬、照应、动静、正侧、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这是诗词考核鉴赏的重点。本题也重点考查抒情方式。再次强调答题要领:内容(写什么)、方法(怎么写,也就是表达技巧)、效果(怎么样)。(注意:这三者的顺序可以按需要倒换,但答题时不可缺漏。)考生在具体答题时要结合诗句内容分析,不可只背术语。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