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 两首元曲表现了不同的心境,《天净沙 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 秋思》则是________________。(2分)

7. 对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是( )(2分)

A.两首元曲都着力描绘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B.开头两句撷取了六个名词来表现秋意。

C.“飞鸿”与“西风”都增添了明丽与动感。

D.都不着一个“秋”字,却都写尽了秋意。

阅读下列元曲,完成第6-7题(4分)

    6.(1分)热爱   (1分)悲凉

    7.(2分)c

 

阅读下面的唐诗、元曲,回答问题。(6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10.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相同?请你略作说明(4分)

11.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2分)

10.《天净沙 秋思》是悲秋,抒发的是游子的思乡之情;《秋词》是赞秋,抒发的是奋发进取的乐观豁达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11示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渲染了悲凉氛围;同时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答出一点给2 分,答出两点给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 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人教版《语文》第四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对这首曲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 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 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中考练兵

1. “天净沙”是这首散曲的 ,“秋思”是这首散曲的

2.这首散曲通过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既是眼前实景,又是诗人想象,虚实结合,引动游子思乡之情。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美。

C.《天净沙·秋思》文字精练,如“枯藤老树昏鸦”不用一个动词而境界全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新题演练

4.下列诗句跟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前三句所用表现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B.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C.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D.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5.这首元曲要表达的是天涯游子孤寂愁苦之情,诗人为什么要写“小桥流水人家”的温馨画面?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1.曲牌名 题目 2.表达了长期漂泊在外的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3.A

    新题演练:4.C(《天净沙·秋思》前三句都是名词并列,一个名词是一种景物)5.以乐景写哀境,跟“枯藤老树昏鸦”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游子的思乡愁绪。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10.这首小令描写了九种景象,渲染了 的气氛,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的异乡人的悲伤惆怅之情,表现全曲中心的是 。(2分)
11.用简要的语言欣赏诗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2分)

10、萧条,冷落,凄凉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1、头两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就给人造成一种冷落暗淡的气氛,又显示出一种清新幽静的境界,这里的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点出时间已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给人感到幽雅闲致。12个字画出一幅深秋僻静的村野图景。古道西风瘦马,诗人描绘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为僻静的村野图又增加一层荒凉感。

阅读下面的曲,完成7-8题(4分)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曲中“昏鸦”的“昏”字明确呼应的句子是 。(2分)

【参考答案】7、夕阳西下(2分)

【考查内容】理解诗歌的内容。

【解析】材料选于八年级(下)教材中元曲单元。对于元曲的理解要从词语、句子开始,能正确地理解词语和句子。“昏”是指黄昏,对应的句子就是夕阳西下。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这首曲中“昏鸦”的“昏”字明确呼应的句子是 。(2分)

8、以下对该曲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秋思”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对故乡所发的情思。

B.曲中凄凉与温馨的景象交织,催发了游子的感触。

C.曲中“古道西风瘦马”与“断肠人”等词句表明了游子漂泊之感。

D.前三句用九个富有秋天特征的景物营造出悲凉的氛围。

7、夕阳西下(2分)

8、D(2分)

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1)将这首小令补充完整。作者是朝代)的 (3分)

(2)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 的情绪。(2分)

(3)“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作用是什么?

我的分析: (2分)

(1)枯藤老树昏鸦    断肠人在天涯    元    马致远(3分)

(2)萧瑟凄凉   寂寞、凄楚、悲凉(3)要点:对比,以乐景写哀情

浣溪沙

苏 轼

软草平莎过雨新,

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使君元是此中人。

【注释】①耦耕:这里指词人与农民一起耕作。②光:指桑麻叶面光亮。③使君:苏轼自称。

14.词中加点字“泼”用得好,请加以赏析。(3分)

14.(3分)“泼”字形象地写出了雨后阳光下的桑麻叶面光亮,像泼了水一样,/突出了乡村景物的清新、明丽,/表达了词人愉悦的心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