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王诗主要从肯定方面,告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从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的表达作用。

答:

⑵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浩荡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作者无穷无尽愁思。

⑵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________”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2.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绿肥红瘦

2.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

古诗词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古诗词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全词以“狂”为线索,上阕通过写____________来表现自己的勃勃英姿,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千骑卷平冈”的宏大场面。

1.出猎盛况报效国家(建功立业)

2.示例众多的随从,纵马狂奔,飞快地越过小山冈。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的表达作用。

答:

(2)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1)浩荡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作者无穷无尽愁思。

(2)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阅读下面的诗词选段,完成1-4题.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析最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2.《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山/舞/银蛇       D.数/风流人物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1.D            2.D             3.B             4.C

阅读与理解

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解词加点词语。

不值___________ ②应怜____________ ③小扣___________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诗被誉为“景中含情”“景中寓理”。那么,其中含了什么“情”?寓了什么“理”?请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没有遇到,这里指游园却没能进园门 (2)大概(是)怜惜  (3)轻轻敲门

2.示例:“情”:表达了作者诗人善解人意的品格和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理”: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佳、禁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入。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诗后的问题。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带月荷锄归”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田园生活的愉悦。(或归隐田园之乐;或安贫乐道、洁身自好等)(意思对即可)

(2)略。能通过画面较为形象的表现出诗作的情感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