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阅读上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忧国思家

(2)采用拟人的手法(一切景语皆情语,移情于物),通过花和鸟来写春天,花因国家战乱而落泪,鸟因人间离别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伤悲。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乙】丹阳送韦参军

王勃 严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丹阳郭里送行舟,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一别心知两地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日晚江南望江北,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寒鸦飞尽水悠悠。

[注]①参军:官名。 ②丹阳郭里:地名,今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样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甲诗:高远旷达(积极乐观),乙诗:凄凉哀愁。

  评分标准及说明:不要求说法完全相同。

2.示例一:这句诗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等),点点寒鸦飞尽,只剩下悠悠江水流向远方,景物中寄寓诗人心中的孤寂哀愁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含蓄动人。

  示例二:这句诗语言精练传神。如“尽”,诗人长久独立江边,连点点寒鸦都飞尽了还不忍离去,可以看出诗人对友人情意的深长。或如“悠悠”,写思念之情像悠悠江水一样绵长,言有尽而意无穷。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这首诗的特点是寓问于答,用语简练。请根据诗歌内容,仿照第一问,把省略的问话补写出来,体会贾岛“推敲”词句的功力。

客人问:你师傅到哪里去了? 童子答:师采药去

客人问:_________________ 童子答:只在此山中

客人问:_________________ 童子答:云深不知处

2.诗歌写郁郁青松、悠悠白云有何作用?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哪里采药?在山上的哪个地方?(意思对即可)

2.用青松、白云衬托隐者品格的高洁。抒发了诗人对隐者的钦慕之情和没遇到隐者的怅惘之情。  (意思对即可)

选出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

A:颔联运用两个典故,一是“闻笛赋”,二是“烂柯人”,“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B:颈联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本是诗人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但在客观上却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C:尾联,似乎写得很平淡,说的是酒席上的事,其实是点睛之笔,含义深刻,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D: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望山

贾岛

日日雨不断,仇杀望山人。

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

阴霪一以扫,浩翠泻国门。

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

诗中的“泻”字用的精妙,请加以赏析。

“泻”写出了山上的翠色如水流般自上而下倾泻下来的气势,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选出对李白的《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

A:整首涛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反映了诗人情感起伏变化的心理历程。 B:“冰塞川”“雪满山”是诗人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仕途的艰难,寓含着无限的悲愤。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借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重新得到任用的愿望。 D:全诗主要抒发了李白怀才不遇的悲苦愁闷情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元曲中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

3.这首元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示例:在萧瑟的秋风中,(一个人)骑着一匹衰弱的瘦马,孤独地行走在荒凉的古道上。(意思对即可)

3.抒发了作者倦于漂泊、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第1-2题。

登飞来峰

【北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与王安石的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王诗主要从肯定方面,告诉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从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后面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⑴赏析“浩荡离愁白日斜”中“浩荡”的表达作用。

答:

⑵说说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⑴浩荡是无边无际的意思,这里形象地写出作者无穷无尽愁思。

⑵形象、贴切地表达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古诗词鉴赏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________”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2.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表现了词人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1.绿肥红瘦

2.对美好春光易逝的惋惜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