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诗歌,回答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____________,诗的首句通过相关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1,2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口。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作者描写了“还家”途中所见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答出四种即给满分)
2.描写了华子岗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受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运用问句,引起下文。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下片写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转的情形。(意思相近即可)
2.惊喜之情。
3.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喜鹊。描写细腻,以动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意思相近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 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数声风笛离亭晚”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离别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傍晚时分,在驿站离亭中,两位朋友在沉沉暮霭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远处传来凄清哀怨的(《折杨柳》)笛曲。(意合即可)
2.表达了我与友人南北异途的无限愁绪和深长思念以及别后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意合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中秋月①
苏 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注]①《中秋月》作于熙宁十年(1077年),苏轼任徐州知府时,与相别七年的弟弟苏辙共度了百多日,并有了难得的共同赏月的机会。
1.这首诗写法上由_________入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之情。
2.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的优美意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景 情 不得和亲人团聚的相思
2.晚霞渐渐消逝,深秋的寒气笼罩夜晚,袭人肌体,天上的星斗随着夜色加深逐渐旋转,银盘似的圆月也无声地移动。
阅读下列诗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菊
秋瑾
铁骨霜姿有傲衷,不逢彭泽志徒雄。
天桃枉自多含妒,争奈黄花耐晚风!
1.诗中提及一位文化名人,请写出他的名字,诗中提及这个人的用意何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整首诗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菊花?作者描写菊花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彭泽”即彭泽令,代晋代以爱菊而闻名的陶渊明。
2.第一问:拟人的方法。将菊花和天桃人格化。(或对比的方法,用天桃的妒忌来反衬菊花的铁骨雄姿)。(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第二问:托物言志,(1分)表现诗人坚强、孤傲、不怕风雨,敢于斗争的精神。
阅读《过零丁洋》,完成1,2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这首七言律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文天祥
2.这两句诗阐明作者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文天祥的民族气节。或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答出“以死明志的决心”即可得分)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 “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采用静景描写,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感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2)这首小令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之情。
2.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早春B.仲春C.暮春D.初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