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3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文中划线的句子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作者是采用什么手法来突出这些特点的?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个句子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那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飞奔的马。
2.清澈(清)和湍急(急);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相结合)
3.流露出作者热爱自然山水,淡泊名利(鄙弃名利)的思想感情。( “热爱自然山水”“淡泊名利(鄙弃名利)”)或者“流露出作者内心孤寂、凄凉、忧伤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一)送友人
薛涛
水团莱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①如关塞长。
【注释】①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____________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答案: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答案: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阅读与赏析
溪上遇雨二首(其二) 崔道融
坐看黑云衔猛雨, 喷洒前山此独晴。
忽惊云雨在头上, 却是山前晚照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咏夏雨,令人可喜可愕,富有生活情趣。
B.此诗前两句写出了夏雨的特点: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
C.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此诗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观。
D.诗人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直接写出了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意料。
(2)试赏析诗中一“衔”一“喷”的表达效果。
(1)D (不是直接写出,是侧面烘托)
( 2)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象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一种猛烈浇注感。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唐】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注】作者于安史之乱平息后不久,途经唐代最大的行宫之一──连昌宫所在地宜阳,看到在战乱中遭到严重破坏的女儿山著名风景区,触景生情,写就此诗。
①这是一首写春景的诗。结合诗句内容说说这首诗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
②诗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①“草萋萋”、“无人”、“花自落”、“鸟空啼”突出了此刻环境的宁静、凄凉。②透露出一丝伤春之情、孤独之感。
阅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1,2题。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这首词引用“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1.密州出猎 渴望报效国家
2.表达了作者要亲赴边疆、抵御外侵、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 愿望。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一首述志诗。有人说,诗的基调由悲郁而昂扬,你同意这一说法吗?请选择诗中句子说明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意。诗的前三联高度概述了国家的艰危困厄和自己九死一生的悲愤抑郁之情,尾联则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表现出诗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精神。
赏析诗歌,回答1,2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古诗中常常象征____________,诗的首句通过相关意象,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2.诗的后两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按要求回答1,2题。
华子岗
裴 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口。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1.作者描写了“还家”途中所见的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落日,松风,草露,云光,山翠。(答出四种即给满分)
2.描写了华子岗的优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本词上阕写景,描写了打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阕言志,抒写了词人____________的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
2.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也可以答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受到朝廷的重用)运用典故,使表达含蓄典雅。运用问句,引起下文。
阅读下面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片写夏夜所见之景,及对丰收的憧憬;下片写了途中遇雨、峰回路转的情形。(意思相近即可)
2.惊喜之情。
3.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喜鹊。描写细腻,以动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意思相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