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诃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是()
A:“多余人”形象 B:“忏悔贵族”形象 C:见风使舵的走狗形象 D:贵族知识分子形象
奥楚蔑洛夫是()的人物。
A:《套中人》 B:《变色龙》 C:《第六病室》 D:《苦恼》
请用一个成语概括以下人物形象的某个特点。
①《范进中举》中“胡屠户”
②《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
③《智取生辰纲》中的“杨志”
④《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
①嫌贫爱富 趋炎附势
②见风使舵 媚上欺下
③精明能干 急功近利
④见义勇为 足智多谋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傅雷家书》是翻译家傅雷对儿子的生活和艺术修养进行悉心指导的家信汇编,是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 C:《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变脸》中的水上漂,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保尔·柯察金,主人公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是一位具有钢铁般意志的英雄战士。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 刘禹锡的《陋室铭》的“铭”,韩愈《马说》的“说”,诸葛亮《出师表》的“表”都点明了文章的文体特点。 B: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是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我用残损的手掌》是“雨巷诗人”戴望舒在日寇铁窗下向苦难祖国的抒怀之作。 C: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朱自清的《背影》和胡适的《我的母亲》都是脍炙人口的回忆性散文。 D:《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丘明(相传)——春秋时期——《曹刿论战》——曹刿 B:吴承恩——清代——《儒林外史》——范进 C:契诃夫——法国——《变色龙》——奥楚蔑洛夫 D:鲁迅——浙江绍兴——《风筝》——阿长
阅读下文,完成13 -16题。(共12分)
变色龙的“快”与“慢”
①契诃夫的小说《变色龙》中塑造了一个专横跋扈、见风使舵的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这样的形象长期地盘踞在我们的印象中,使我们对真正的变色龙没有好感。
②说起变色龙,首先要并清楚它是怎样变色的。变色龙的皮肤是透明的,它的变色取决于皮肤三层色素细胞。最深的一层是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其中细胞带有的黑色素哥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乌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它的色素细胞在神经的刺激下会使色素在各层之间交融变换,实现变色龙身体颜色的多种变化。
③但是,变色龙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常常根据外部的环境时时变色。他们的变色是在遇到同类的时候。遇到另一只变色龙他们会将暗黑的保护色变成明亮的颜色,以警告其它变色龙离开自己的领地;有些变色龙还会将平静时的绿色变成红色来威吓敌人。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袭击,使自己生存下来。而当它们想翻。引异性、引起异性的注意时,就会把自已的外表变成非常柔和的颜色,变成温文尔雅的绅士。他们的变色就是他们的语言,他们变色的重要作用是能够实现同伴之间的信息传递,便于和同伴沟通交流。善于传递信息和沟通交流才是它们生存的最高境界。
④变色龙没有奥楚蔑洛夫一般的狡猾,它的变色是很真实的情感表达。但是,它们也不是我们对龙概念中的那样行动神速、甚至腾空而飞、云来雾去。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热带雨林是变色龙的天堂。这里的变色龙几乎做任何事情都是慢腾腾地:慢慢地在树上爬行、慢慢地观察周围的环境、慢慢的寻找猎物……
⑤仔细观察,动物学家发现:变色龙的脚像两个大大的钳子,牢牢地抓住树干使它们能在树干上慢慢地爬行。他们不怕其他动物侵袭他们,因为他们有伸缩自如的舌头和随时变色的能力……他们总是一边慢腾腾地爬行一边观察着周围的环境,寻找自己的猎物。他们的捕食要从他们的眼睛开始。他们的两只眼睛是爬行类动物中最为独特的,每只眼睛都可以转动,并且能够分别聚焦,双眼可以分别注视不同的方向,既有利于捕食,又能及时发现后面的敌害。他们眼睛的中间都有一个小孔,都具有360度的视角。而它们用以扑食的舌头也是非常独特的。变色龙的舌头覆盖在骨头表面用以支撑,这个如螺旋弹簧状的舌头卷缩在口中,却能在瞬间被推出就像弓箭手拉弓射箭,它伸出的舌头比它自己的身体还要长,是它身体的2倍,而它舌尖上粘稠的唾液如棒球手套一般能将猎物据为已有。
⑥行动缓慢的变色龙从来不追捕猎物,都是就近取食。只见它慢慢地、一点一点地转动它的头,眼睛也随之灵活地转动,用来判断猎物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就把猎物收进口中。这是变色龙最快的时候,它瞬间伸出的舌头就像脱鞘而出的宝剑。
⑦变色龙的“慢”其实就是一种脚踏实地、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而当它有了目标以后,就会伸出让其他动物猝不及防地“快”的舌头,以实现自己猎获目标的目的。
⑧变色龙的变色、慢与快的有机配合,是它们在动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a
(选自《知识窗》有删节)
13.变色龙的“快”与“慢”在文中具体指什么?(2分)
14.变色龙是怎样变色的?请从第②自然段中找出三个关键词加以概括。(3分)
15.第⑤段划线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结合语境说明其作用。(4分)
16.下面的句子采用了时间顺序,请找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并分析葺表达效果(3分)
当它锁定了目标之后,便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伸出它的舌头,只用20毫秒的时间
就把猎物收进口中。
13.“快”体现在变色龙捕猎时快速伸出的舌头;“慢”体现在变色龙行动缓慢。(一点1分,意对即可,共2分)
14. ①色素细胞②神经刺激③交融变换(一个1分,共3分)
15.打比方,作比较(各1分)把“舌头在瞬间被推出”比成了“像弓箭手拉弓射箭”,把“舌头上粘稠的唾液”比成“如棒球手套一般”,形象生动的写出了变色龙用舌头捕食时的速度、准确,(1分,举出一个例子分析即可),变色龙的身体和舌头的长度作比较,形象的说明了变色龙舌头长的特点。(1分)(意思对即可4分)
16.“当……之后”、“便”、“就”(少一个全扣。(1分))对“行动缓慢的变色龙从来不追捕猎物,都是就近取食”加以说明,(1分)使说明更有理性,便于读者理解。(1分)(意思对即可,共3分)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D:《汤姆索亚历险记》《竞选州长》的作者都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松鼠》《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布丰、都德。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丁俊晖认为,比赛随时都可能有突发情况,所以比赛时要不断地调整战术,小心谨慎, ,不能一成不变。 ②变色龙的颜色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一样 ,随着对狗主人的判断的不断变化,他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 ③大批官兵来袭,闯王只好率部撤退,临行前,他特意交代守土将士 ,要以不轻易折损人马为前提,使官军和乡勇不敢在商洛山中横行。
A: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B: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C: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D: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丁俊晖认为,比赛随时都可能有突发情况,所以比赛时要不断地调整战术,小心谨慎,________,不能一成不变。一味进攻并不见得会有好效果。 ②变色龙的颜色能够随着环境的颜色而改变,奥楚蔑洛夫就像变色龙一样,________,随着对狗的主人的判断的不断变化,他的态度也在不断变化着。 ③大批官兵来袭,闯王只好率部撤退,临行前,他特意交代守土将士________,总以不轻易折损人马为主,也要使官军和乡勇不敢在商洛山中横行。
A:见机行事 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B:随机应变 见风使舵 见机行事 C:见风使舵 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D:随机应变 见机行事 见风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