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随”“入”用得好,诗人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船过荆门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的景物,写得极为传神。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运用“风飘絮”“雨打萍”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碎,形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天狼”即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诗句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雄心。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团居》)这首诗写诗人不善于种田,傍晚收工时,露水打湿了衣裳,沉重的劳作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之情。

阅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第1 - 2 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军角弓不得 控: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1.①拉开        ②纵横交错的样子。

2.D(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1~2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 .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2.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是:

(2)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

(1)国家(山河)破碎,城中春草凄凄,一片破败。

(2)答: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①~②小题。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①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芙蓉”比喻

②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①答案:及第者(中榜者), 落第者(作者自己)。

②答案: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答题示例: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②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 诗。

(2)自选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1)送别

(2)答案提示:从修辞,词语,思想感情,表达方式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品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请简要分析画线句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的作用:①时间上是上阕“长烟落日”的延续。

②借景抒情。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抒发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意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