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己亥杂诗》,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写诗人离京的感受,将 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抒发了诗人复杂的感情。

2.请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1.政治抱负    个人志向

2.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或:表现了他一贯的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一片痴情。

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按要求完成题目。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行走于山间,只见重峦叠嶂,山环水绕,蜿蜒的山路越来越难以辨认。诗人正迷惘而找不到路时,突然看见在浓密的绿柳、明艳的花朵的掩映下几间农家茅舍若隐若现。诗人的心情顿时由疑虑到豁然开朗、欣喜不已。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简要分析尾联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远远望去,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好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说明:意近即可。

2.离别时挥手告别的动作表现了依依惜别的心情;马鸣犹作别离之声,衬托了离情别绪。说明:意近即可。

新诗欣赏

春芽

李岭

一觉醒来

伸出

稚嫩的手

抓住天边

那一弯

飘动的彩虹

穿进

用美梦磨成的针

将大地

织成锦绣

(选自《人民日报》2009年2月2日)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描绘的情景和蕴含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发挥新奇美妙的想象、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咏物抒情。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这首诗描绘了春芽在阳光雨露滋润下蓬勃生长、装点大地的情景,蕴含着诗人的欣喜赞美之情。

2.示例:“一觉醒来/伸出/稚嫩的手”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早春植物发出嫩芽的情景,就像刚睡醒的孩子伸手那样稚嫩可爱、充满希望。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颈联中的哪两个字形象生动地体现了自然时序交替的哲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生、入。

2.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意思相近即可。只答到“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对大自然的热爱”给分。)

下列对诗歌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这两句诗“随”“入”用得好,诗人用移动的视角来描写船过荆门时所见到的不断变化的景物,写得极为传神。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中运用“风飘絮”“雨打萍”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国家破碎,形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的局面。 C:“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天狼”即天狼星,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诗句表达了作者渴望报效国家,杀敌立功的雄心。 D:“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渊明《归园团居》)这首诗写诗人不善于种田,傍晚收工时,露水打湿了衣裳,沉重的劳作让他对生活充满了抱怨之情。

阅读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完成第1 - 2 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将军角弓不得 控:

②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2.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暗示归途艰险,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用春花喻冬雪,展现了边塞雄奇瑰丽的景象。

C."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驻足远望的情形。

D.这首诗以"雪"为中心线索来写景抒情,表现了诗人的惜别之情和思乡之情,充满伤感的情绪。

1.①拉开        ②纵横交错的样子。

2.D(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

阅读王维的《使至塞上》,完成1~2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 ,表达了 的感情。

2.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①这幅图画具有 美。

②美的具体表现:

1.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  诗人孤独、思乡

2.(考生能选一个角度答题,赏析合理)

示例一: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示例三:①图画的色彩美。

②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

(宋)杨万里

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诗中 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 .忽      船行之快(第一问答“才”也可)

2.急切、好奇、惊喜。(三点中答出两点即可)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冰壶洞

明 胡应麟

一线悬崖鸟道通,石床钟乳斗玲珑。

飞流万尺无人到,谁宿庐山此洞中。

1.“石床钟乳斗玲珑”中的“斗”字用的很有意思,说说你的理解。

2.诗歌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1.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钟乳的精巧美丽。

2.对冰壶洞瀑布磅礴气势的赞美和无人赏识的感慨。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