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曲赏析。
【甲】乡愁(节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乙】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甲诗把它寄托在邮票、船票、_________、_______等具体物象上,乙诗则寄托在枯藤、老树等具体物象上,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________之思。
2.品读甲、乙两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加以赏析。
1.坟墓 海峡 家国
2.能结合诗歌内容和思想感情加以分析体味,语言流畅即可。
诗歌鉴赏
鲁山山行(梅尧臣)
适与野情①惬,千山高复低。好峰随处改②,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③,林空鹿饮溪。人家在何许,云外④一声鸡。
[注]①野情:喜爱山野之情。 ②随处改:(山峰)随着观看的角度变化而变化。
③熊升树:熊爬上树。 ④云外:形容遥远。
1.这首诗中,诗人鲁山山行的季节是______________。
2.“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最能体现鲁山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1.秋(晚秋或深秋)
2.“好峰随处放,幽径独行迷”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好峰”“幽径”直接赞美鲁山风光的美。一个“改”写出了山姿的万千变化;一个“迷”字则现出野景之幽和野情之浓。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词人末尾用“可怜白发生”一句,从梦境回到现实,从高亢转为低沉。请揣摩这一句的深刻内涵。
词人末尾用“可怜白发生”一句,陡然一转,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无奈、悲愤。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晓过鸳湖 查慎行①
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②岸欲干。
长水塘③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④城。
[注释]①查慎行(1650—1727),海宁人。鸳湖:嘉兴南湖。②芜:丛生的草。③长水塘:原嘉兴城外的一条河道,通南湖。④秀州:即嘉兴。
1.这首诗的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历来被认为佳句的“菜花香过秀州城”中,你认为哪个词用得最妙?请写出你的理由。
1.描绘了春天的早晨嘉兴城外春风和畅、春水荡漾、春草繁茂的景象。
2.“香”、“过”,写出了菜花之茂盛,香气之浓郁。(或“菜花”,用最寻常的菜花写出了诗人朴实的内心。)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第二联描写荆门外景物,视野开阔,逼真如画,历来为人称道。请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其画面。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连绵的山岭随着平原的出现而消失,长江进入广阔的原野浩浩荡荡向东奔流。
(2)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阅读杜甫的《客至》,完成1~3题。
客 至
舍①南舍北皆春水②,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篷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④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释】这首诗是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
①“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
②“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③“蓬门”,茅屋的门。④飧:sūn,这里泛指菜。
1.“舍南舍北皆春水”中一个“皆”字写得很妙,请赏析。
2.“但见群鸥日日来”一句写景,有什么表达效果?
3.全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1.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2.“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3.流露出对闲逸的生活的寂寞之情,和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客至》鉴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草堂的南北,春水漫漫,只见鸥鸟天天成群而至。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 “舍”,自称其家为舍,这里指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春水”,指流经草堂的浣花溪。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花草遍地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用蓬草编成的门,因为你的到来,今天才打开。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其对仗颇具匠心,花径不曾缘客扫,今始为君扫,蓬门不曾为客开,今始为君开,上下两意,互文而足。“缘客扫”,为了客人而打扫,古人常以扫径表示欢迎客人。“蓬门”,茅屋的门。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因为居住在偏僻之地,距街市较远,交通不便,所以买不到更多的菜肴,宴席不丰盛。家境贫寒,未酿新酒,只能拿味薄的隔年陈酒来招待你。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它情节,专取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盘飧”,盘中的菜肴。“飧”,本指熟食,这里泛指菜。“兼味”,菜肴一种叫味,两种以上叫兼味。“旧醅”,旧酿的隔年浊酒。“醅”,未经过滤的酒。古人好饮新酒,所以诗人因旧醅待客而有歉意。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评解:
这是一首工整而流畅的七律。前两联写客至,有空谷足音之喜,后两联写待客,见村家真率之情。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客人肯不肯与邻家的老翁相对而饮?如果肯的话,我就隔着篱笆,招唤他过来,一起喝尽这最后的几杯。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的前两句 ,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后两句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 。(两句均填表达方式)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从这两句诗中体会到作者的什么言外之意?
1.抒情叙事 议论
2.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意思对即可)
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1-2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营造了一种 的氛围。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历来被称为送别中的名句,请简析其佳妙所在。
1.阴冷、凄清、伤感(意思对,能答出两点即可。)
2.朋友渐行渐远,直到看不见踪影,眼前只留下串串马蹄印痕,在风雪中渐渐模糊。诗人对朋友依依不舍,尽管看不见朋友的身影,却久久不肯扭身回去,还在目送友人。让人不由得想到“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一诗,二者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2.古人评诗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
1.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2.“诗眼”是“空”。“空”是说漂水清澈,临漂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古诗赏析,读王建《十五夜望月》,完成1—4题。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哪两句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中庭地白树栖鸦”的优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此句中的“落”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树上的乌鸦已进入了梦乡。(意思答到就给分)
3.“落”字,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用别的字就显得平淡了
4.别离思聚的情意。(意思答到就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