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向往。(或对风景依旧,物是人非的感慨。)

阅读与欣赏

送友人

薛涛

水国蒹葭①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②如关塞长。

【注释】①蒹葭:芦苇。 ②杳:远得看不见踪影。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歌前两句描绘了秋天月夜 的景象。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苍凉(悲凉、凄凉、凄清)   

(2)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离别的忧伤之情。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或: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执着的相思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双调]清江引•秋怀

张可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

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1.曲中写了哪些秋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描写这些秋景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秋雨 

2、渲染出一幅萧瑟的秋景。表达自己漂泊多年、功名未就、有家难归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1—2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怎样的特点?

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雄阔壮丽          2.将__之恨宣泄无遗。

诗歌赏析

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的“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1)满和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恋花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1.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2.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用自己的话再现“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描述的情景。

2.结尾两句运用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1.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凝结在塞上的深红血迹在暮色中如同紫色。(意境相符即可)

2.表现了将士们对君王重用贤才的感激和誓死杀敌报国的决心。

欣赏《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完成1-2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从雪后沙漠、天空角度写天气奇寒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诗中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是送别名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心情?此句妙在何处?

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送客送到路口,这是轮台东门。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行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这最后的几句是极其动人的,成为此诗出色的结尾,与开篇悉称。看着“雪上空留”的马蹄迹,他想些什么?是对行者难舍而生留恋,是为其“长路关山何时尽”而发愁,还是为自己归期未卜而惆怅?结束处有悠悠不尽之情,意境与汉代古诗“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路。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名句差近,但用在诗的结处,效果更见佳妙。

阅读与欣赏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千骑卷平冈”中“卷”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中蕴含着词人哪些思想情感?

1.“卷”写出了骑马的速度快,表现了一种势如磅礴倾涛的雄壮场面。(意思对即可)

2.不在意自己的衰老,希望朝廷能重用他,给他建功立业的机会

阅读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完成下列题目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三、四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草色遥看近却无”被人们评论为全诗中最为精彩的一句?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对比,突出早春的可爱。

2、写出早春特有的景致,春草因雨而绿,似有似无,若隐若现,远看有草色,近看却没有。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