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成1-2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突出了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题。

很多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其中饱含着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现有一首小学就读过的小诗,请你用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眼光,分析其中的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胜景之美

2.哲理之美

1.胜景之美:前两句读来就如同站在太空俯视一般,西看山掩落日,东望黄河奔流,视野开阔,动静相映,壮美无比。

2.哲理之美:后两句既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启迪,又饱含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意蕴深沉,发人深思。

阅读,完成1-2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________写到________,即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院内  院外

2.拟人  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的形象:水绕农田,好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意思对即可)

阅读,完成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2.“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或:“空”字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宇。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

2.请你对“徙倚湖山欲暮时”一句中的“徙倚”一词进行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悲

2.“徙倚”即徘徊,把诗人的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本诗最后两句诗人鞭挞的对象是“商女”吗?怎么理解?

2.首句两个“笼”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1.诗人鞭挞的对象不再是“商女”,而是那些醉生梦死,不管天下安危的达官贵人,同时诗人感时忧国之情也不言自明。

2.两个“笼”字勾画出一幅月色迷艨,轻烟淡雾的秦淮河的夜景,烘托出秦淮河夜色暗淡凄清的气氛。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钟山即事

宋·王安石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注释】①钟山:山名。②即事:有感于当前事物的诗,常被冠以“即事”之类的题目。

③相对:对着山。

(1)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钟山春景的“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无声”(或“涧水无声”)、“不鸣”(或“一鸟不鸣”)。

(2)表现了诗人悠闲平和以及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答出“悠闲平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得分,意思对也可)

下列诗句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项是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⑤

阅读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选择不正确的一项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A:第一句写的是地面景,第二句写的是江上景,第三句写的是岸边景。 B: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 C:颔联中“水暖”“先知”是设身处地的体会,蕴含的哲理是要有实践精神。 D:本诗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写画幅上的河豚,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