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或: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__,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2)A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展示了非常优美的画面,请借助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把它再现出来。

2.诗歌画线句子中哪个字用得最好?请找出来,作简要的赏析。

1.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换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传神的写出江水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小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

(其一) (其二)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我东西。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西太一宫: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②蜩(tiáo):指蝉。③陂(bēi):池塘。④持:携带。

1.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感情的;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感情的。

2.这两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写夏景或忆春水;今昔对比。

2.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1-2小题。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这是一首哲理诗,用自然景物暗示读书明理。将________比作方塘,活水比喻________ ________,“天光云影共徘徊”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后两句是暗含哲理的名句,你能说出其中蕴含的哲理吗?我国的古诗词中还有很多富含哲理的句子,你能再写出一句,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吗?

1.书  不断的读书学习  读书乐趣无穷

2.诗的后两句表达诗人深切的读书感受,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其他的哲理诗句参考:(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蕴含的哲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富含的哲理:只有不畏艰险地去攀登,才能进入俯视一切的境界。

阅读,完成1-2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突出了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题。

很多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其中饱含着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现有一首小学就读过的小诗,请你用初中毕业班学生的眼光,分析其中的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胜景之美

2.哲理之美

1.胜景之美:前两句读来就如同站在太空俯视一般,西看山掩落日,东望黄河奔流,视野开阔,动静相映,壮美无比。

2.哲理之美:后两句既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启迪,又饱含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意蕴深沉,发人深思。

阅读,完成1-2题。

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诗中写景从________写到________,即是对主人的赞叹,又写出了山水的情态。

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1.院内  院外

2.拟人  把山水写成富有生命情感的亲切的形象:水绕农田,好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青山排闼,仿佛是争相前来为主人庭院增添色彩。(意思对即可)

阅读,完成1—2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这首山水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颈联“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空”字用得极好,好在哪里?

1.这首诗描绘了禅院幽静、脱俗、自由、没有人世烦恼的景象。(意思对即可)

2.“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把诗人由于身处幽静、脱俗、自由的禅院。一下子把心中的种种人世烦恼都除去、心胸宽阔、俗念顿消的纯净的感受生动地表现出来。(或:“空”字生动地表现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登岳阳楼(其一)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1.文有文眼,诗有诗眼,它是一首诗的灵气所在,也往往是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宇。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__”

2.请你对“徙倚湖山欲暮时”一句中的“徙倚”一词进行简要评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悲

2.“徙倚”即徘徊,把诗人的满腔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狂”字是总起,且贯穿全篇。上片写出猎神情举止之“狂”;下片由实而虚写由打猎激发的壮志豪情。

2.勾勒出了挽弓劲射、英武豪迈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希望带兵征讨西夏,为国立功的心志。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