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 ,作者是台湾作家

《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 《城南旧事》 ,作者是台湾作家 林海音

《再塑生命》作者是______国__________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

美国   海伦 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作家我们曾经学过他的_________

《三作家》  茨威格    奥地利  《伟大的悲剧》 

《行道树》作者    ,节选自《      》。周素珊的《       》节选自《          》。  

  

张晓风    张晓风自选集    第一次真好  无言歌  

《童趣》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_。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

穿井得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其家穿井 穿:打、挖(井) B.有闻而传之者 闻:新闻

C.国人道之 道:传播、谈论D.丁氏对曰 对:回答

9.下列语句中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鸠曰:“子将安之?” B. 有闻而传之者

C. 国人道之 D.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君当面向丁氏打听了丁家“穿井得人”的事。

B.丁氏穿井,做了一件正确的事,因为节省了一个劳动力。

C.“ 国人道之”充分表明丁家这件事被谈论的很多。

D. 本故事启示人们不要轻信流言蜚语,不要传播未经自己考察的话,切忌道听途说,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

 8. B;

9. A ;10. A .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

14.解释加点的词(1分)

①及其家穿井(    )②国人道之(    ) 

15.在这个故事中“国人道之”说明了怎样的大众心理?(2分)

16.宋君的处理方式在生活中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

14. 1.等到    2.说、讲

15.以讹传讹

16. 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文后习题。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1)其家穿井________

(2)有而传之者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等到……时候    听说 

2.意思对即可

3.略

请把第三大题文言语段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1)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家中没有井要到外面打水洗涤,经常要派一个人住在外面。

(2)(家里打了井)获得一个劳动力,不是在井中得到一个人。”

翻译下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

丁 氏 穿 井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1)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

(2)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解析:

关键词:道  一人之使

翻译: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姓丁的回答说:“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