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过春天的田野
佚 名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的画卷在田野上铺张。 春的韵律在田野上流淌。
柳绿映着桃红,芳草蔓向山岗, 清风摇曳着诱人的芬芳,
麦苗满眼翠绿,菜花一片金黄。 万物抒写着醉人的诗行。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天的田野啊,令人神往,
春的乐章在田野上回响。 站在你舒展的胸膛上,
蜂蝶争相闹春,鸟儿引吭歌唱, 我的心中,洋溢着对人生的爱恋和期望。
牧笛应和山泉,牛犁舞动春光。
(诗歌有删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诗人用诗句描绘美丽的春景,展现了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生命的律动和喜悦,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盎然春意。面对着大好春光,作者驻足在春天的田野上,由衷赞叹“春天的田野令人神往”,歌颂春天,歌颂人生,抒发了对人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爱恋与期望。
②诗歌的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很有特点。前三节在并列中又有变化.逐层铺展,第一节和第二节把春天的景物分别比作“画卷”和“乐章”,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动听的乐音,在这个背景下,引出第三节“春的韵律”,展现春天那诱人的芬芳和韵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万物抒写着醉人的诗行”。第四节以景物描写为铺垫,在此基础上总结全诗,深情赞美“春天的田野”,升华主题,表达对人生的爱恋和期望。
③诗歌选择了丰富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展现了春天的魅力:绿柳、红桃、芳草、山岗、麦苗、菜花,绘出春天色彩缤纷的画卷;蜂蝶、鸟儿、牧笛、山泉、牛犁,奏出春天悦耳动听的乐章;清风拂面,诗行醉人,汇成春天的芬芳扑鼻.清新隽永的韵律。这些,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方而营造了春天田野那优美的意境,令人神往,让读者身临其境,陶醉在美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里。
(要求:能任意选择1~2点赏析,赏点正确,内容具体并合乎情理,语言准确流畅)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阅读晏殊的《破阵子》一词。完成(1),(2)小题。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这首词勾画了美妙的春景,上阕(画波浪线处)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
(2)词中“笑从双脸生”的少女是如此清新活泼,结合这首词想象她的外貌和语言,并将它描写出来。
(1)示例:这幅美景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燕子、梨花、碧苔(或苔藓)、黄鹂、柳(飞)絮、池塘(或小池、水池)、叶子(或树叶)。
(2)要点与评分: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少女的笑靥如花,笑语盈盈。外貌可写静态的,也可写动态的,语言要能表现游戏(斗草)赢了的喜悦,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这首诗如果按前十句和后八句分为两部分,它们各写什么?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将诗句所描述的画面用文字表述出来,并说说它的妙处。
①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第一部分:咏雪,或描绘壮丽的雪景,或描绘漫天大雪中壮丽的景象;第二部分:送别,或写送别武判官的情形。
2.①一夜的大雪,给树木披上了银妆,仿佛突然刮起和煦的春风,一夜之间催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用春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贴切。既描绘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又表现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也透露出作者豪放和开阔的胸襟。
②归客远去,山路回转,友人的身影已经看不到了,作者还伫立在风雪中,远望友人离去的山路,此时此刻,雪地上只留下一行长长的马蹄印迹。“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给人以无尽的遐想,言·虽尽而意无穷,依依不舍之情跃然纸土。
(选择其中的一个小题作答。描绘时注意画面的变化;语言力争优美;有一点自己的评价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6题。
望 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有人评价此诗“割”字奇,品析“割”这个字,指出奇在何处?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请说说你的理解。
1. “阴阳”分别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割”字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高大形象。
2.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意愿,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3题。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
2.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1.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
2.借边地夜景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3.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一)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能表达这种感情?请写下来。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句历来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提示:可从内容、情感、用词、修辞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评析)
1.滞留异地的思乡之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此题答案较灵活,只要赏析有理有据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①内容方面:这两句诗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②情感方面: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情感。③词语运用方面:把“日”“春”作为新生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④修辞方面:“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