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 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 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

2.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 ,又表现了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看到临近旧屋时的欢欣,沉浸在夏夜美景(枯花香)中忘记路途远近的入迷状态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向那北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人难免有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

折 戟 沉 沙 铁 未 销 ,自 将 磨 洗 认 前 朝 。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请阐释句意。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2.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1—2题。

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寓意?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1.诗人在前两句描写了日暮、马鞭、天涯等意象,寓意自己心中的一片浩荡的离愁。

2.诗的后两句以落花自况,赋予自己的身世之感,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充分表达诗人要在退出官场后仍然为国家、为民族贡献自己的一切的情怀。

古诗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文中“千骑卷平冈”的“卷”能否用“过”替换,为什么?。

(2)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个“卷”字,极言出猎队伍行走之快,人数之多,写出了一幅壮观的出猎场面,表现了出猎者高昂的情绪,抖擞的精神。 而“过”则没有这样的效果。(意思对即可)

(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意思对即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走过春天的田野

佚 名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的画卷在田野上铺张。 春的韵律在田野上流淌。

柳绿映着桃红,芳草蔓向山岗, 清风摇曳着诱人的芬芳,

麦苗满眼翠绿,菜花一片金黄。 万物抒写着醉人的诗行。

我走过春天的田野, 春天的田野啊,令人神往,

春的乐章在田野上回响。 站在你舒展的胸膛上,

蜂蝶争相闹春,鸟儿引吭歌唱, 我的心中,洋溢着对人生的爱恋和期望。

牧笛应和山泉,牛犁舞动春光。

(诗歌有删改)

阅读上面诗歌,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①诗人用诗句描绘美丽的春景,展现了一个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世界,字里行间洋溢着生命的律动和喜悦,让人感受到扑面而来的盎然春意。面对着大好春光,作者驻足在春天的田野上,由衷赞叹“春天的田野令人神往”,歌颂春天,歌颂人生,抒发了对人自然的热爱,对美好人生的爱恋与期望。

②诗歌的结构层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很有特点。前三节在并列中又有变化.逐层铺展,第一节和第二节把春天的景物分别比作“画卷”和“乐章”,不仅有缤纷的色彩,还有动听的乐音,在这个背景下,引出第三节“春的韵律”,展现春天那诱人的芬芳和韵味,诗人用拟人的手法赞美“万物抒写着醉人的诗行”。第四节以景物描写为铺垫,在此基础上总结全诗,深情赞美“春天的田野”,升华主题,表达对人生的爱恋和期望。

③诗歌选择了丰富的意象,从不同的角度立体地展现了春天的魅力:绿柳、红桃、芳草、山岗、麦苗、菜花,绘出春天色彩缤纷的画卷;蜂蝶、鸟儿、牧笛、山泉、牛犁,奏出春天悦耳动听的乐章;清风拂面,诗行醉人,汇成春天的芬芳扑鼻.清新隽永的韵律。这些,分别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个方而营造了春天田野那优美的意境,令人神往,让读者身临其境,陶醉在美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里。

(要求:能任意选择1~2点赏析,赏点正确,内容具体并合乎情理,语言准确流畅)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1.C  2.A

阅读晏殊的《破阵子》一词。完成(1),(2)小题。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1)这首词勾画了美妙的春景,上阕(画波浪线处)中描绘了哪些自然景物?请找出。

(2)词中“笑从双脸生”的少女是如此清新活泼,结合这首词想象她的外貌和语言,并将它描写出来。

(1)示例:这幅美景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有:燕子、梨花、碧苔(或苔藓)、黄鹂、柳(飞)絮、池塘(或小池、水池)、叶子(或树叶)。

(2)要点与评分:通过外貌(神态)、语言的描写来表现少女的笑靥如花,笑语盈盈。外貌可写静态的,也可写动态的,语言要能表现游戏(斗草)赢了的喜悦,

阅读下面的这首词,完成1-2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幽幽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中描写边地荒凉冷落景色的句子是

2.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1.千幛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C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诗是李白乘船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随着眼前景物的变换,诗人自然地描绘出画卷般的景色,乡思旅情,尽在诗中。 B:颔联炼字精妙,“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汇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C:颈联描写了一幅空阔辽远的月夜云天图,想象大胆奇特,有灵动之感,情韵悠长,表达出诗人豪迈的心情和新鲜的感受。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用拟人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收束全诗,余音袅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