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 白

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选择上面一首诗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候现象?

《大林寺桃花》:串通诗意。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地势高下差异。《塞下曲》:串通诗意。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赏析小诗。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天地便小了。

这首小诗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包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

拟人,包含的哲理是:说明一个人不能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或者:一个人不能孤芳自赏,否则就不能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和正确评价自我。

品析《江南春》,完成题1,2小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阅读《浣溪沙》,完成1,2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的上阕三句主要写_____________,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下阕三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进一步刻画怀旧感伤的主人公形象。

2.说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的意思。

1.景    抒情

2.无可奈何,花落花谢,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2.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选项C中,涉及诗句“浅草才能没马蹄”,从中可见草浅,刚刚没过马蹄,因而春草算不上“深密”。

2.参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记忆,以及对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今后复习时,要注重分类整理。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

(2)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文后各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猪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韶裘,千骑卷平同。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江城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密州出猎”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__。

2.请写出“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蕴含的情感。

1.词牌名            题目

2.定将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达了作者要报效祖国,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意思相近即可)

古诗文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这是一篇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恰如一幅山村夜行图,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词的上片 两句从嗅觉和听觉上表现了乡村的景物特征, 渲染了清幽、恬静的气氛,表达了诗人丰收喜悦的心情。

2.词的下片笔锋一转,波澜变幻,骤雨将至时“路转”“忽见”的描写,既衬托出词人 ,又表现了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看到临近旧屋时的欢欣,沉浸在夏夜美景(枯花香)中忘记路途远近的入迷状态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2)诗中尾联句直抒胸臆,请你从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1)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向那北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表现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和遭遇

(2)人难免有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表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