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题。

pú sà 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①暝: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待月的心情     赏月

2.桂花         西风(答对两处即给满分)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答对大意即可)

品读《渡荆门送别》,完成1~3小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达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_______”。

2.说说“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诗的意思。

3.下面对本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待了送别的时问、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初次见到平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1.怜

2.随着辽阔的草原出现,山峦逐渐消失,长江流入辽阔的原野。

3.A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角度进行赏析。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之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意思对即可。答对一种修辞手法;结合诗歌内容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作用)

古诗阅读。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 白

__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选择上面一首诗作简要分析,并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候现象?

《大林寺桃花》:串通诗意。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地势高下差异。《塞下曲》:串通诗意。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赏析小诗。

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天地便小了。

这首小诗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包含的哲理是________________。

拟人,包含的哲理是:说明一个人不能自我陶醉,孤芳自赏。或者:一个人不能孤芳自赏,否则就不能客观看待外部世界和正确评价自我。

品析《江南春》,完成题1,2小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

2.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1.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等多种方法。

2.错在不懂得“千里”是虚写而非实写。既然写江南春景,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阅读《浣溪沙》,完成1,2小题。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这首词的上阕三句主要写_____________,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感慨;下阕三句主要是_____________,进一步刻画怀旧感伤的主人公形象。

2.说说“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的意思。

1.景    抒情

2.无可奈何,花落花谢,似曾相识的燕子又飞回来了。

阅读古诗,完成1、2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请选出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 ( )

A.诗的首联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颔联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冬日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颈联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百花竞放、五彩缤纷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密、绿色醉人的景象。

D.这首诗能紧紧抓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选取典型景物,把西湖描绘得生机盎然,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2.诗中的“钱塘湖”,就是现在的杭州西湖,你知道的写西湖的名句还有哪些?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1.C【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的理解能力。选项C中,涉及诗句“浅草才能没马蹄”,从中可见草浅,刚刚没过马蹄,因而春草算不上“深密”。

2.参考: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解析】本题难度适中,重点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记忆,以及对名句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今后复习时,要注重分类整理。

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a.“醉里挑灯看剑”b.“梦回吹角连营”

(2)写出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身先老(白发生),空怀一腔报国之志的悲愤之情。(意思对即可)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