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1.天空

2.D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北宋         苏轼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A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2.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品诗句】

2.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写寄语】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即可)

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1.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

2.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1—3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节奏舒缓,适合朗读。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 / ”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的 / 街灯 / 明了,好像 / 闪着 / 无数的 / 明星

B.我想 / 那缥缈的 / 空中,定然有 / 美丽的 / 街市。

C.那 / 隔着河的 / 牛郎 / 织女,定能够 / 骑着牛儿 / 来往

D.不信, / 请看 / 那朵流星,是他们 / 提着灯笼 / 在走。

2.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说明了什么?

3.在诗中,作者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他们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样改写有什么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C(A.中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B.中应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D.中应为: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诗中所描绘的失去明明是出自于想象的,作者都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3.这样改写,王母娘娘__下的牛郎织女生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由、幸福生活的画卷,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改写以后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 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情怀。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1.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

2.D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晚次乐乡县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1.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

1.异乡孤征(意思相同酌情给分)

2.D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