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诗中“太清”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
记承天寺夜游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②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④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作者是 _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句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和起因。
B.、第②句写出了作者与张怀民的情趣相投。
C.、第③句描写了承天寺庭院清幽空明之景。
D.、第④句流露出作者遭贬后复杂的内心感受。
1.北宋 苏轼
2.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到院子里漫步
3.A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2.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班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辑古诗】
1.在“分门别类辑古诗”活动中,有一本诗集收录了下面几首诗。请根据它们所抒发情感的相近点,给诗集命名。

诗集名称:《 》
【品诗句】
2.下面是同学们对上述诗歌的品析,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
A.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生”、“入”两字,形象地表现了时序的变迁、新旧的交替。此联既写美景,又含哲理。
B.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搔”,写解愁的动作;白发“更短”,突出愁的程度。诗人在离乱伤痛之时,叹息衰老,更添悲愁。
C.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夕阳西下,崇山峻岭间,狼烟升起,城门早早关闭。此句营造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D.小桥流水人家:小桥一座,流水潺潺,几户人家,幽静安适。此句反衬出流落他乡孤独无助的游子内心的凄凉。
【写寄语】
3.仿写句子,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
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
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 ,有的灿烂盛开。
1.示例:《思亲集》《思乡集》(包含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等意即可)
2.C
3.示例:有的澎湃激昂 有的含苞待放(语意连贯,突出景物特征即可)
阅读下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2.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1.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
2.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诗歌天地】请你阅读下面的现代诗,完成后面1—3题。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这首诗节奏舒缓,适合朗读。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 / ”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远远的 / 街灯 / 明了,好像 / 闪着 / 无数的 / 明星。
B.我想 / 那缥缈的 / 空中,定然有 / 美丽的 / 街市。
C.那 / 隔着河的 / 牛郎 / 织女,定能够 / 骑着牛儿 / 来往。
D.不信, / 请看 / 那朵流星,是他们 / 提着灯笼 / 在走。
2.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说明了什么?
3.在诗中,作者对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的悲惨命运进行了大胆创新,赋予他们自由、幸福的生活。这样改写有什么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回答。
1.C(A.中应为:远远的/街灯/明了;B.中应为:我想那/缥缈的/空中;D.中应为: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2.“定然”“定”都表示断定的语气。诗中所描绘的失去明明是出自于想象的,作者都以斩钉截铁的语气加以肯定,这表明了作者坚信的理想世界是存在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充满了期待。
3.这样改写,王母娘娘__下的牛郎织女生活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他们自由、幸福生活的画卷,一对恩爱夫妻,于耕织之余,手提灯笼,在美丽的街市上闲逛,多么自由!改写以后充分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与追求。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找出这首词中描写出猎场景的句子。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2) 表现了诗人要报效国家、为国御敌的壮志情怀。
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 。
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B.“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C.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D.全诗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情绪消极悲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
饮酒 (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1.示例一:“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任选一词,言之成理即可)
2.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晚次乐乡县①
陈子昂
故乡杳无际,日暮且孤征。
川原迷旧国,道路入边城。
野戍荒烟断,深山古木平。
如何此时恨。噭噭②夜猿呜。
【注释】①本诗是诗人从故乡蜀地东行,途经乐乡县时所作。②噭:同“叫”。
1.概括引发诗人思乡的事由。
2.下面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以时间为线索架构全诗,从“日暮”开始,到夜色渐浓,至“夜”结束全诗。
B.颈联以“烟断”、“木平”逼真地写出了夜色的浓重。
C.尾联自问自答,以景写情,情景交融,更添无尽乡思之愁。
D.此诗与诗人的《登幽州台歌》写法相同,粗犷、直抒胸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