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颔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找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并加以品析。

2.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是如何描写钱塘湖初春景色的?请作简要的赏析。

1.“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情态。“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2.第二联主要从动态方面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进行描写,如从动物的变化、植物的变化角度回答也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1—3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作者是 ;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用“/”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

凄凉 地,二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

答:

1.刘禹锡   白居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3.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赏析《饮酒》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悠然”一词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2)对《饮酒》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诗首句交代诗人隐居之地乃是众人聚居之地。

  B.“心远地自偏”写出诗人不染世俗之事的原因。

  C.“欲辨已忘言”表明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

  D.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情、境、理浑然融合。

(1)表现诗人隐居时的安逸闲适的心境。

(2)C

刘禹锡《陋室铭》中,陋室的不陋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请具体说明

①品德高雅:惟我德馨

②环境雅: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③交往的人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④情趣雅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自选角度,品析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

①以落红自喻,表明龚自珍不甘自弃、继续为国奉献的志向。

②另辟蹊径,寓凋零残破的落红以积极昂扬的新意,情感豪迈雄壮。

③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落红感情,落是为了护花,很有情韵。

④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人们勇于奉献自己的精神。

⑤不是表明了肯定的语气。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梅花

陈亮

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欲传春信息,不怕雪埋藏。玉笛休三弄①,东君②正主张。

注释:①三弄:指笛曲名“梅花三弄”。古有笛曲谢梅花之说。②东君:司春之神。

1.诗中梅花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

2.这首诗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愿望?

1.清瘦明丽,敢为花先,传报春信,傲雪凌霜。意思对即可。

2.寄寓了对梅花高洁、坚韧品格的由衷赞美之情和让梅花及其品格永留世间的愿望。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拟人;表达了诗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问题。

新晴

宋.刘攽(bān)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偷”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偷 ”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南风的顽皮可爱,表达了诗人的欣喜、欢悦之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