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斗十千”“直万钱”运用了夸张的写法,极言宴席的华美。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这两句通过“停”“投”“食”“拔”“顾”“茫然”等动词,刻画了诗人既悲愤郁闷又竭力从苦闷中挣扎的自我形象。 C:这首诗是李白借乐府旧题《行路难》抒发自己茫然悲愤以及仍执著于理想的情感。 D:这首诗气势纵横开阖,语言激情澎湃,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风格。
选出对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赏析有误的一项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颔联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颈联描绘了一派花团锦簇、草木葱茏的美丽景象。绿草如茵没马蹄,颇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意境。 D: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余兴未尽,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
对下面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这首诗题目是“赤壁”,所写内容也与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有关。 B:首句借“折戟”这一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可见这是一首典型的咏物抒情诗。 C:“东风”即诸葛亮所借东风,第三句诗的意思是“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方便”。 D:末句妙在通过形象性的诗句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间接叙写出了可能发生的历史变迁。
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a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本诗写于诗人杭州刺史任上。用曼妙的笔法再现了杭州西湖春天美景,是自古以来抒写西湖美景诗作中的佳品。 B:首颁两联,先写了观景的处所,再绘了“莺争暖树,燕啄春泥”生机勃勃的早春美景。 C:颈联描写了野花之杂“乱”。“没马蹄”革之“浅”。借“才能”二字,表达了诗人游春无繁花嫩草相伴的败兴的情感。 D:尾联借在绿杨深处的自沙地漫步,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春景的喜爱。
下面对诗歌的鉴赏表述有误的一项是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装,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狂”是词眼,表达词人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和不服老的英雄气概。 B:词的上片写出猎的场面,下片写酒酣后的豪情。 C:“左牵黄,右擎苍”,生动传神的写出了一个猎人的形象。而“千骑卷平冈”中的“千骑”则通过实写,表现了打猎队伍的壮观。 D:“看孙郎”“遣冯唐”“射天狼”都是用典。“看孙郎”,词人以孙权自喻,表明急于建功立业的心志;“遣冯唐”表达词人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射天狼”表达了诗人有志于亲上前线,保卫边疆,抗击西北入侵之敌的决心。
下面关于《繁星·春水》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原名谢婉莹。 B:《繁星》由164首小诗组成,《春水》是《繁星》的姐妹篇,由182首小诗组成。 C:母爱、自然、童真和勇敢是这部诗集的主题。 D:“哲理性强”,“纤柔”和“文字轻柔雅丽,韵律浑然天成,意境优美清丽”是这部诗集的显著特色。
对陆游的《游山西村》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A:诗的第一、二句用“莫笑”和“足鸡豚”这些亲切的词语,表现了村民待客忠厚真挚的情态。 B:诗的第三、四两句描绘出绿树荫荫、鲜花灼灼,令人惊喜的景象。 C:诗的第五、六两句,写这里的民风民俗,箫鼓齐鸣,衣冠简朴,表现了诗人认为这里的民风民俗落后守旧。 D:诗的最后两句,是作者抒发感情。但愿从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对《春望》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春望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草木深”表面上是写春天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 B: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C:这首诗的第五句和第六句写诗人在战火连绵的时期收到家书,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作者读家书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D: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从“孤城”二字上,你可以感受到怎样的战场氛围?
2、“不破楼兰终不还”,掷地有声的誓言中,洋溢着守边将士怎样的情怀?
1、战场的形势很险恶。(写到“凄凉”、“荒僻”等词语也对。)
2、保家卫国。(写到“报国”字样即得分)
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含有怎样的哲理?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运用典故有什么作用?
包含了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或事物总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新事物以其旺盛的生命力,最终必将取代旧事物,(意思对即可)
典故:闻笛赋和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感受,说明自己贬谪时间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