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的空缺内容,使之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
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绵绵。
古诗鉴赏。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一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2.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乡村野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气氛。
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2.恬静、安详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泛西湖五绝(其四)
北宋·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注] 菰蒲:水草。前者俗称茭白,后者俗称香蒲。
①这首诗开头两句写景,写出了夜西湖的什么特点?
②后两句中“渐”与“更”用得精彩,任选一处赏析。
①广阔无边和香气袭人。
②“渐”一点一点地露了出来,写出夜景一点点地清晰起来。“更”,更加,充满期盼和惊喜。写出了夜色渐浓,人随船移,慢慢赏景的动态。
阅读孟浩然的《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①》,完成下列题目。
山暝②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③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在四十岁去长安应试失败后,出游吴越,长途跋涉中怀念广陵友人时所作。②暝:昏暗。③维扬:扬州的古称。
(1)请简析“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是从哪些角度描绘景物的?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1)从听觉、视觉的角度进行描写,营造了清冷寂静的氛围。
(2)第一联和第二联,以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了诗人落第后的失望,悲凉的心绪。“建德非吾士”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的孤独。“维扬忆旧游”表达了诗人客居他乡对友人的怀念。
古诗文阅读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并说明理由。
1.答案示例:因为诗人在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南山,那秀丽的南山景色一下子就扑进了他的眼帘。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随意悠闲的心情。(意思对即可)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完成第1—2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2.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1.(1)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2.(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发挥想像描绘诗中所呈现的画面。
古诗文鉴赏
渡湘江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祖父,仕途 失意,唐中宗时曾被眨到南方极偏远的峰州,《渡湘江》写于这次流放途中。)
1.“迟日园林悲昔游”,是由眼前的春光回忆起往昔的春游,诗人为什么要用一个“悲”字呢?
2.“今春花鸟作边愁”,诗人用花鸟反衬“愁”之深重。杜甫《春望》中也有一联用了反衬的手法,写出这联,简要评析反衬艺术的效果。
3.写一段话谈谈:“人南窜”与“水北流”相对,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慨叹?
1.今日的悲,使人不由得追溯起昔日的欢乐;回忆往日的欢乐,更反衬了今日处境之可悲。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花鸟这些平时使人欢娱的事物反衬“感时”.“恨别”之情,写出了诗人内心激烈的情感活动。
3.抒写远离京师的悲凉心境及对自己仕途遭遇的不平与愤懑。
阅读下面的《山居秋暝》中的诗句,完成1—3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把地点______,时间_______,季节________,环境_______全点了出来。
2.本诗点名主旨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从哪两个角度写景色的?写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
1.答案:山中、傍晚、秋季、雨
2.答案: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视觉、听觉;清新、宁静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