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要求:能结合以下诗句和寓意,从“情”“景”交融的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节诗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①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
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古诗文阅读
(一)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2.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的看法,表现作者 的生活态度。
1. C
2.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文学类作品阅读:
蚌与珠 席慕容
无法消除那创痕的存在
于是 用温热的泪液
你将昔日层层包裹起来
那记忆却在你怀中日渐
晶莹光耀 每一转侧
都来触到痛处
使回首的你怆然老去
在深深的静默的 海底
1.这首诗通过 的描述,抒写了一种 的人生,同时也折射了人们许多无奈的思绪。
2.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或思想内容方面说明理由。
1.这首诗通过对蚌痛苦孕育珍珠的过程的描述,抒写了一种忍辱负重、终获成果的人生,同时也折射了人们许多无奈的思绪。
2.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游洞庭湖五首(其二)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注】①耐可:哪可,怎么能够。②赊:赊欠。
(1)“耐可乘流直上天?”此问句反映出李白什么性格和艺术风格?
(2)迷人的月色,用之不竭,取之无禁,相信你也享受过,作者曾说“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襄阳歌》),但是诗中第三句诗人却用一个“赊”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1)意近即可 性格:天真超脱 艺术风格:想象奇特
(2)拟人手法(1分)视月色为无价之宝,格外珍惜自然美景,尊重自然,与自然作心灵交流。
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居室中领悟到了什么?
(1)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