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律诗为八句四联,其中第三、四句属于()
A:首联 B:颔联 C:颈联 D:尾联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B:古体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经》《乐府》也属于古体诗。近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两种,又有五言和七言之别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颈联,五六句为颔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绝句共四句,其格律要求大体上与律诗相同,只是上下两句的对仗要求不是很严
绝句截取律诗之半而成,所以又称“截句”,即取律诗中的( )。
A:首联、颔联 B:首联、颈联 C:首联、尾联 D:颈联、尾联 E:颔联、尾联
律诗中要求对仗的是
A:首联 B:尾联 C:颔联 D:颈联与颔联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 B:编年体史书的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C: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D: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首的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朱自清,我国现代散文家,他的散文《背影》截取父亲给儿子买橘子时最鲜明的片段——父亲的背影,通过特写镜头,抒发了浓浓的父子深情。 B:《陋室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铭,本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C:《出师表》中,诸葛亮用恳切的言辞向刘禅提出开张圣听、严明赏罚、亲贤远佞的建议。 D:古体诗分为律诗和绝句,律诗一般为八句,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颔联、尾联,其中颈联、颔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是盛行于汉魏六朝、兼有诗和散文特点的一种文体,讲求句式整齐,音节和谐,多采用铺陈、夸张。 B:律诗和绝句句数有别,绝句四句,律诗一般八句;绝句可对仗可不对仗,律诗的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C:词最初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又称“长短句”或“诗余”,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和乐演奏的歌曲,盛行于元代,体式比较自由,它一般包括套曲和杂剧。
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
A: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现在一般把律诗和绝句称为近体诗,而把其他的统称为古体诗。 B:唐初期,在诗的体式上,完成了五七言律体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 C:律诗共八句,分四联:一二句为首联,三四句为颔联,五六句为颈联,七八句为尾联,偶句押仄声韵,中间两联的上下两句要讲究对仗。 D: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