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情感世界】阅读冰心的《纸船》(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怨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1)读诗,要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读诗,还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品味下面诗句加点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我仍是不灰心每天的叠着,

(1)抒发了诗人对慈母的强烈思念之情。

(2)“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强烈的思念。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

或:“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持久、强烈。

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答题。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__,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2.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要求:能结合以下诗句和寓意,从“情”“景”交融的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节诗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①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

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

古诗文阅读

(一)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下面是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表现了环境的清幽。

B.“萧萧暮雨子规啼”一句,写黄昏时萧萧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以声衬静,更显静谧。

C.下阕抒情,为了表现时光易逝、青春难留的思想,作者用河水西流的现象阐述了人生不可以重来的道理。

D.全词语言浅显,音韵和谐,情、景、理交融。

2.词的下阕抒写了作者 的看法,表现作者 的生活态度。

1. C

2.老当益壮,要奋发进取  虽身处困境,仍旷达、乐观。

阅读古诗文,回答下列问题。

滁州西涧(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横”字用得好,从全诗看,因在“野渡”且又“无人”,故能“自横”,加上诗人当时闲居两涧的境遇,自然使他偏爱这寂寞“幽草”,符合他当时心境。

2.反映了诗人厌恶喧嚣,寻求宁静的政治情怀和审美心态。

文学类作品阅读:

蚌与珠 席慕容

无法消除那创痕的存在

于是 用温热的泪液

你将昔日层层包裹起来

那记忆却在你怀中日渐

晶莹光耀 每一转侧

都来触到痛处

使回首的你怆然老去

在深深的静默的 海底

1.这首诗通过 的描述,抒写了一种 的人生,同时也折射了人们许多无奈的思绪。

2.请从诗中找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并从语言表达或思想内容方面说明理由。

1.这首诗通过对蚌痛苦孕育珍珠的过程的描述,抒写了一种忍辱负重、终获成果的人生,同时也折射了人们许多无奈的思绪。

2.略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