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一句写出了泰山 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说说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豪情?
1.神气秀丽(只答“神奇”或“秀丽”亦给满分。学生若用其他词语,意思相同或相近即可)
2.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豪情。(意思相同或相近均给满分)
阅读上面这首诗歌后,请从文学欣赏的一两个角度进行赏析。
人之一生,读之一生
从春读到夏,从小读到大
读雨,方知万物可以滋润,心灵能够洗涤
读雪,能领悟到嚣的纯洁,感受到冬的春意
读风,就能触摸大地的脉搏,聆听天地的呼吸
读霞,才能于苍茫中发现辉煌,展示自己韵不屈
读花,你学会倾听
读树,你学会成长
读山,你学会攀登
读海,胸怀将变得辽阔
读月,方知阴晴圆缺
读日,便不再惋惜日近黄昏
用心品读,细细感悟
阴雨中能读出晴空
枯黄中能读出翠绿
沙漠中能读出清泉
__中能读出晨曦
读山,你学会攀登 (诗歌有删改)
①诗歌以“读”为题,内蕴深刻,读自然实为品读人生、感悟人生。教会我们正确对待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喜悦与悲哀,从而树立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②诗歌语言含蓄隽永,没有华丽辞藻的雕饰,同时给人以人生的思考与启迪。如:“沙漠中能读出清泉,__中能读出晨曦”等句子,富含哲理,昭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③诗歌运用排比句式增强了语言上的气势。同时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阴雨”与“晴空”;“枯黄”与“翠绿”;“沙漠”与“清泉”;“__”与“晨曦”等都形成了内容与色彩的鲜明对比,产生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④诗歌意象丰富、意境开阔。诗歌融人了雨、雪、风、花、树、山、海、月、日、沙漠、云霞等自然之景且赋予它们多彩的内涵,可谓一景一画面,一句一人生,细细感受,回味悠长。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
2.在下阕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太守率领众多随从,纵马飞奔,像狂风一样越过小山冈
2.①希望得到朝廷重用;②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阅读情感世界】阅读冰心的《纸船》(节选),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从来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怨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1)读诗,要体会诗中蕴涵的情感。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读诗,还要品味诗歌的语言。请你品味下面诗句加点词语中的任意一个。
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
(1)抒发了诗人对慈母的强烈思念之情。
(2)“不灰心”不仅表现了作者对母亲强烈的思念。而且表达了思念必将通过纸船传递给母亲的执著信念。
或:“每天”既让人感受到叠纸船次数之多,又表现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持久、强烈。
阅读下面诗文,按要求答题。
(一)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2.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 ,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
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
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
1.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在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海日升于残夜将驱走__,春意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大意相近即可)
2.A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两题。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2.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2.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1—2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晚春B.初夏C.晚秋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请分析
1.A
2.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如: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请从情景交融的角度,赏析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
(要求:能结合以下诗句和寓意,从“情”“景”交融的一个角度回答即可。)
景:①长风:摧枯拉朽、刚劲有力的风。 ②云帆:(借以乘风破浪的)高大的船帆。③浪:喻指艰难与险阻,这里指不济的个人和国家命运。④沧海:指国家命运及前途。
情:①破浪:冲破险阻、勇往直前的决心与行动。
②会有时:积极、乐观、毫不动摇的信念。
③直挂:果断坚定的愿望和行动。
④济:拯救。“济沧海”指诗人远大的政治理想和崇高的人生抱负。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这两句是议论,诗人感慨由于东风不给周瑜方便,导致二乔被关进铜雀台。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诗人的心志,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这是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以“异”字统领,突出塞外与中原地区秋景的不同。 D: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这节诗以“海峡”作为“乡愁”的具体对应物,将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江 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作的诗。人们认为诗中虽然流露出了漂泊思归之苦,但诗人孤忠仍存,壮心犹在,洋溢着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① 同意。从“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不服老,不怕病,积极用世的精神。上文已写到了月景,可见落日乃是诗人自比,表现了自己虽已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情怀。尾联也借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虽已年老,并非毫无用处,再次表现出老当益壮渴望报国的热情。(能找出一处理由即可)
②不同意。诗歌中的片云、孤月、落日、秋风、老马等意象传达出的是诗人一生漂泊的沧桑之感。诗的结尾两句更流露出一种报国无门的怨愤。(老马尚能识途,我竟连一匹老马也不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