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成1~2题。
春游湖
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船撑出柳荫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中的“蘸”字用的十分传神,请作简要赏析。
2.请用简洁的语句描述作者情感变化的轨迹。
1.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桃花开的繁密(多);或写出桃花娇艳欲滴的美丽。
2.对美不胜收的景物的惊喜——小桥被春雨淹没之后的扫兴——柳荫处划出小船之后的欣喜;或惊喜——扫兴——欣喜。
诗歌鉴赏。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蓄藏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试结合诗句,说说诗人的志向。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表达了作者愿意尽最后一滴血、一份热,为人类造福。
请结合__《沁园春雪》—词内容,理解下列词句,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态以动态,使之生机勃勃。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做题。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诗中的第三联历来为人们称道,被誉为“诗史上的绝唱”。请对该联加以赏析。
这两句诗中的“惶恐”“零丁”一语双关,对仗工整,自然天成,一是指两个地名,又以地形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既表现了诗人出众的才华,又让人感受到诗人忠贞的爱国情怀。
阅读,完成1-2题。
画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释]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以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表示思念赵宋。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日常坐卧,也要向南背北。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1.“宁可枝头抱香死”一句中“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从诗中哪些描写可以看出?
1.“抱”字充分表现了不屈于强权的顽强品格、毫不动摇地维护民族气节的坚定信念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爱国精神。(意思对即可)
2.诗人笔下的菊花是一个不随时俗、孤高傲世的形象。(意思对即可),从“不并百花”“独立疏篱”“抱香而死”“北风不落”的描写中可看出。
阅读下面一首小诗回答问题。
这些事——
是永不磨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这首小诗选自_________(作者)的诗集《繁星》,这本诗集的姊妹篇是《_____________》。
这首小诗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阅读,完成1-2题。
垓下歌 项羽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注释]:项羽在秦末举兵反秦,在推翻暴秦的统治中起了主要的作用。但在秦亡以后刘邦为了统治全国,与项羽之间展开了残酷的战争。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他自知败局己定,作诗之后,自刎于乌江。雅:乌骓马 虞:虞姬
1.这首诗是楚霸王项羽的绝命之词,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矛盾心情?
2.你知道反映当时历史事件的一个成语吗?请写出来。
1.在这首诗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
2.四面楚歌
阅读古诗,完成1-2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诗人身在江南旅途,而神驰洛阳故里,诗中哪些字眼传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2.请用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画面。
1.客路、乡书、归雁(写出两个即可)
2.略(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
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秋词 天净沙·秋思(刘禹锡)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 枯藤老树昏鸦,我言秋日胜春朝。 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 古道西风瘦马。便引诗情到碧霄。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 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大致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 C:《秋词》中“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 D:这两首词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