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诗歌中都描写了哪些最具北方草原特色的景物?
2.你最喜欢哪句诗?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1.天空、旷野、青草、牛羊等。
2.事例: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草原叶草茂盛、牛羊肥壮的壮阔景象。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把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诗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1.①端起酒杯 ②考虑或想着
2.B
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阅读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歌的颔联通过对 的动态描写,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早莺、新燕
(2)例: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阅读《沁园春·雪》下阙,完成1—4小颢。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1.“数、朝”是多音字,在上文中的读音应是( )
A.shū zhāoB.shǔ zhāoC.shù cháoD.shǔ cháo
2.“风流人物”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中表现的诗人的思想感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为什么要评说古代帝王?
1.B
2.建功立业的英雄
3.以诗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要主宰世界的壮志豪情
4.有针对性地批评古代帝王的不足,是为了更好地歌颂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阅读古诗,完成1—2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1.“且教桃李闹春风”中的“闹”出自宋祁《玉楼春》词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一二句写数点海棠花蕾嵌于枝间重重新绿之中,意在用绿叶衬托海棠花蕾,使海棠花蕾显得更明丽醒目、妖艳动人。
B.“小蕾深藏数点红”一个“藏”字是诗眼,它使人联想无穷,使人想到的不只是花蕾,竟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从而为三四句托物言志伏笔。
C.作者笔锋一转由海棠引出桃李。作者赞扬桃李盛开,姹紫嫣红,在一片春光中热闹地争相媚人。
D.“爱惜芳心莫轻吐”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联系诗题来看,作者这一劝诫,表面是对海棠而言,其深意是寄语儿辈要像海棠一样珍惜它的开放,只有这样才能开得长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前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来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描绘出后两句的壮美画面。
1.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2.这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你看,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碧蓝蓝的,一只雪白的仙鹤穿云直上,色彩多么绚丽,动作多么矫健,充满了勃勃生机。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
阅读,完成1—2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1.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山岭的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思对即可)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意思对即可)
诗歌欣赏。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① 诗人在“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一句中表达的“愿”应怎样理解?
② 借助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带月荷锄归”所展现的优美画面。
①这里的“愿”从字面上看,可以理解为多收些豆子,辛勤耕耘当然希望丰收;但从作者的处境和心情看,他的“愿”其实是指隐居躬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思符合即可)
② 语言通顺,适当运用联想和想像。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诗中用“□□□□、□□□□”等词语描绘了优美的山村风光,用“□□□□□□□”和“□□□□□□□”等诗句表现农家淳厚的“人情美”。
(2)说说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蕴涵的情与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丰年留客足鸡豚 衣冠简朴古风存(箫鼓追随春社近)
(2)表达了作者对优美的农村风光的赞美(热爱)(意对即可),这两句诗现常常来比喻困境中也蕴含着希望(意对即可)。
细读下列两首诗,完成(1)—(3)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淮上与友人别
李白 郑谷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1)两首都是写离愁别绪的诗,但诗的表现手法却不同,李白的诗偏重 ,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郑谷诗则 ,抒发了友人之间的离别之苦。
(2)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即描写景物也是为了抒情。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 。
(3)下面是对两首诗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生动地表现了朋友分别之苦,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B.两首诗都极力通过描绘景物,渲染离别的气氛。
C.李白诗情感表现热烈奔放,而郑谷诗情感表现则含蓄委婉。
D.两首诗都着力强调分离的“距离之远”,突出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
(1)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2)扬花落尽子规啼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