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你从诗中划线的A.、B.两处诗句中,任选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我的选择:_________处诗句: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B:用两则典故中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重新任用的愿望。
读诗歌《春望》,完成下面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请谈谈你理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
②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①无固定答案,只要能说到诗人移情于物或借物抒情的意思即可。
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很多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其中饱含着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请你分析下面小诗的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胜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理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景之美:前两句读来就如同站在太空俯视一般,西看山掩落日,东望黄河奔流,视野开阔,动静相映,壮美无比。
哲理之美:后两句既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启迪,又饱含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意蕴深沉,发人深思。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不设统一答案。(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语言具体形象)
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赏析角度合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1-2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句诗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不设统一答案。实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实例:这首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阅读,完成1-2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第(1)—(2)题。
山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秋天的小诗,这可以从寒山、_______等景物描写中得到印证。
(2)有一个版本将这首诗的第二句印成“白云深处有人家”。你觉得“生处”与“深处”用哪个更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霜叶;
(2)无论赞成哪种,只要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生”字好,“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的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第(1)—(2)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分别从动作和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刻画了人物寂寞忧愁的心态。
(2)“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古诗词中的写愁名句,试从修辞运用的角度简析此句的妙处。
神态;作者以新奇夸张的比喻,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哀愁,比作可承载触摸的实体,表现了愁思之重,重得连船都载不动(意到即可)
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敕勒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诗歌中都描写了哪些最具北方草原特色的景物?
2.你最喜欢哪句诗?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1.天空、旷野、青草、牛羊等。
2.事例: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诗形象地写出了草原叶草茂盛、牛羊肥壮的壮阔景象。
比较阅读苏轼两篇作品,完成1—5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把酒问青天( ) (2)念无与为乐者(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甲诗中被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体会以上两篇作品的诗情文意,谈谈你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一句的认识。
1.①端起酒杯 ②考虑或想着
2.B
3.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