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成1-2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突出了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中的“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本诗的思想内容,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阅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你简要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
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见到赏心悦目的花、鸟,触景生情,继而落泪、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或: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阅读马致远的词《天净沙 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表现了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有即可得分)。表现出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表现游子的乡愁)。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你从诗中划线的A.、B.两处诗句中,任选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我的选择:_________处诗句: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B:用两则典故中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重新任用的愿望。
读诗歌《春望》,完成下面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请谈谈你理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
②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①无固定答案,只要能说到诗人移情于物或借物抒情的意思即可。
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很多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其中饱含着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请你分析下面小诗的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胜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理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景之美:前两句读来就如同站在太空俯视一般,西看山掩落日,东望黄河奔流,视野开阔,动静相映,壮美无比。
哲理之美:后两句既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启迪,又饱含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意蕴深沉,发人深思。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1.不设统一答案。(准确体现原诗的意思;语言具体形象)
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赏析角度合理;语言流畅,清楚明白)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