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1)裂; 折

(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阅读,完成1-2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突出了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中的“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本诗的思想内容,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心远             恬静(或:悠然、闲适、恬淡、愉悦)

阅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你简要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

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见到赏心悦目的花、鸟,触景生情,继而落泪、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或: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阅读马致远的词《天净沙 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表现了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有即可得分)。表现出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表现游子的乡愁)。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你从诗中划线的A.、B.两处诗句中,任选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我的选择:_________处诗句: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B:用两则典故中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重新任用的愿望。

读诗歌《春望》,完成下面各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①请谈谈你理解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思。

②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①无固定答案,只要能说到诗人移情于物或借物抒情的意思即可。

②表达了诗人思念家乡与亲人,忧国伤时的情感。

很多诗歌之所以传唱不衰,是因为其中饱含着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请你分析下面小诗的胜景之美和哲理之美。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胜景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哲理之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胜景之美:前两句读来就如同站在太空俯视一般,西看山掩落日,东望黄河奔流,视野开阔,动静相映,壮美无比。

哲理之美:后两句既有登高才能望远的启迪,又饱含着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意蕴深沉,发人深思。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