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
1.“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这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读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着春泥更护花”的诗句,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答案举例:表达作者辞官离京时对京城的难舍之情,壮志未酬的忧愁失落之情。
2.生命短暂,我们应为这个世界,为别人,为后世子孙留下点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人生才真正有意义。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行路难 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⑴ 诗中采用“ ”和“ ”(每空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
⑵ 诗中名句“ , 。”表现出诗人 的性格。
⑴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⑵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自信(答“积极”“豁达”“倔强”“乐观”等也可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从军行
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1)、在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动词最能体现边塞寒冷严酷的环境特点?
(2)、“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
(1)裂; 折
(2)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阅读,完成1-2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突出了天冷、声杂、城孤的特点。
2.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选出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阅读陶渊明的《饮酒》一诗,回答问题。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诗中的“___________”一词表现了本诗的思想内容,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
阅读杜甫《望岳》一诗,回答问题。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的“割”字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割”字的表达效果。
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请你简要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诗。
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见到赏心悦目的花、鸟,触景生情,继而落泪、惊心,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或: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阅读马致远的词《天净沙 秋思》,回答后面的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词写了哪些景?表现了怎样的情?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有即可得分)。表现出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表现游子的乡愁)。
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一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A.)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请你从诗中划线的A.、B.两处诗句中,任选一处进行简要赏析。
我的选择:_________处诗句: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用“冰塞川”“雪满山”作比喻,说明诗人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B:用两则典故中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重新任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