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杜甫的《春望》一诗,回答问题。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读全诗,说说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感。(意思对即可)

阅读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回答问题。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离京时愁闷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不畏惧挫折、不甘心沉沦,始终都要为国家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回答问题。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散曲小令描绘了一幅 图,表现出天涯旅人的 之情。

深秋晚景              孤寂愁苦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1~3小题。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

2.王安石评张籍的诗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本诗有一处成功的细节描写,正体现了王安石的评价。请你找出来,并作简要的分析。

3.从你的阅读积累中找出一句有关“家书”题材的诗句,写在下面。

1.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树叶黄落,百花凋零,给自然界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2 .“行人临发又开封”,既照应了“意万重”,又紧承“复恐”,刻画出心有千言万语惟恐言之不尽的复杂微妙的心理,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体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3.答案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阅读下面范仲淹的《渔家傲 秋思》,然后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⑴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作者用一个“ ”字,统领全部景物的特点。

⑵词的下片重在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矛盾心理:

⑴异 

⑵ 他们思念相隔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1)“杳杳钟声晚”中的“晚”有何作用?

(2)苏轼曾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这在本诗中也有所体现,请结合“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1)“晚”字写出时已黄昏,这时的钟声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渲染了送别时的怅惘之情。

(2)这两句写的是目送老友远去的背影。天色已晚,只见友人背着斗笠,踏着夕阳,朝青山那边独自归去。人、斜阳、青山,构成了一幅送别画面。诗句未着一个“送”字,但送别的画面栩栩如生,可谓诗中有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中的“闻折柳”是什么意思?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1.听到《折杨柳》笛曲(意思对即可);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意思对即可)

2.示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意对即可。7、8 两题是紧密相联的,学生不理解《折杨柳词》为唐代赠别、乡思名曲就不可能得分,不理解折柳赠别是唐代著名风俗也不可得分。在这里,实际上考的是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底蕴。)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1—2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__________”这一词语直接描写了诗人的心境。

2.诗人以落红化春泥为喻,寄托了自己怎样的情怀?

1.浩荡离愁(离愁)。

2.寄托了诗人虽然脱离了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积雨辋川庄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菑(zī):初耕一年的士地。③野老:自谦之称。

(1)本诗的颔联堪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范例,请结合全诗,就此特点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1)“漠漠水田飞自鹭,阴阴夏木啭黄鸸”。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鸸、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鸸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茫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意思对即可。)

(2)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

(1)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它表达了诗人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1)何人不起故园情  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

(2)“暗”,有隐约、悄然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