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如梦令 李清照

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痕”。

1.下面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绿肥红瘦”呼应了“海棠依旧”。

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

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2.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1.D    

2.仿写示例:

如梦令

    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答: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闺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乐观旷达(只要答出称极乐观即可得满分)

2.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不能与亲人团聚;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答: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1.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2.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中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一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对下面《钱塘湖春行》一诗分析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并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的赞叹。

赏析下面一首曲,完成后面题目。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①此曲中“山坡羊”是 ,“潼关怀古”是

②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答:

①曲牌名  曲题

②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1分)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下面这首唐诗赏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开篇写“金樽”“玉盘” ,呼应后面的“停杯”“投著” ,有美好的餐具却只能喝点清酒吃点小菜,诗人吃不下这样廉价的酒食。 B:“黄河”与“太行’”在诗歌中被赋予了象征意义,表现仕途上走投无路,四处为难。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D: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从怀才不遇和仕途B.不顺的茫然到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的变化。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