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1~2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王维的这首诗中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席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论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2.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境的细心体察,包含着一路珍重的殷勤祝福。

欣赏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 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________________的情绪。

(2)“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它被穿插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我的分析:

(1)萧瑟苍凉(凄凉);孤寂愁苦(悲伤)                

(2)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离人思乡的愁绪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2题。

如梦令 李清照

①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②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③“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痕”。

1.下面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绿肥红瘦”呼应了“海棠依旧”。

B.、“绿肥红瘦”说自己酒喝多了,而人消瘦了。

C.、“绿肥红瘦”是说海棠长得很茂盛,而人因下雨刮风失眠而消瘦。

D.、“绿肥红瘦”的本义是海棠因“雨疏风骤”,叶儿茂盛,花儿凋零。

2.仿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文学现象,也是“学以致用”的有效练习。请从李清照《如梦令》画线的三句中任选一句进行仿写。(不必仿整首词,只要意思连贯、押韵即可。)

1.D    

2.仿写示例:

如梦令

    昨日河洲散步,看见红白无数。试问何怪物,却道袋装弃物。禁塑,禁塑!还我清清江渚。

答:如:“昨晚发烧呕吐,今早舌干口苦。“咳嗽,咳嗽,高烧不退依旧”等,不要求平仄、用词的严谨,只要与被仿句字数相等,意思完整、通顺连贯、押韵即可。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1—2题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官阙,令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闺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乐观旷达(只要答出称极乐观即可得满分)

2.以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表现了诗人乐观的情怀(或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不能与亲人团聚;对远方亲人的祝福)。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答: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答: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答:

1.“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品读诗歌,展开想象,描绘诗人初来农家时见到的情景。(不超过100字)

2.诗歌的第二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你分析其原因。

1.要求:写出出场的人物(诗人和村民)、景物和场面(摆的酒席)等。

2.参考要点:景色优美,充满哲理,对仗工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中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一2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写出了秋夜的漫长。

2.答案: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