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路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①“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
②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答:
①答:诗人盼望自己也有姜太公(吕尚)、伊尹他们那样的官运。
②答: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______”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______之情。
2.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 好不好?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折戟;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
2.不好。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基本一样,但“铜雀春深锁二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 或:通过以小见大(或借代)的手法,借“二乔”被“锁”的命运来写出东吴失败的命运];而“国破人亡在此朝”则过于直白,缺乏诗味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 一2 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1.小雨 草色(小草)
2.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阅读李清照的《武陵春》,完成下题。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两句诗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愁绪,比作可用小船来承载的具体的东西,形象地写出了内心哀愁的沉重。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渡 汉 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似乎悖人之常情,你如何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现实,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切。
2.答案:诗人因为自己被贬谪又逃归的特殊身份不敢向从家乡来的人问讯;表现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焦虑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①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②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第1-3题。
pú sà 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写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注:本诗系作者从被贬之地岭南逃回洛阳,途经汉江时所作。
1.首句中“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2.答案:表达了诗人想问又不敢问的矛盾而复杂的心情。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
阅读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完成1~2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答:(1)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该项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