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请谈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中,“真意”到底是何意,作者并没言明,请你结合作者生平和你自己的理解,谈谈“真意”到底是什么。
(1)乐观放达恬然自适。
(2)言之成理即可。这个题目,可结合作者生平经历谈。
阅读杜甫的《月夜》①一诗,完成下列三题。
今夜鄜州②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③,双照泪痕干。
注:①天宝十五年(756)六月,安史叛军破潼关,杜甫携眷北行,至鄜州暂住。七月,肃宗即位灵武,杜甫只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军掳至长安。这首诗就是身陷贼营的杜甫八月在长安所作。②今富县 ③虚幌:洁白透明的帐子。
⑴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前后的承接照应十分细密周到,表现出诗人情感之深婉沉绵。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⑶明末王嗣奭评价颈联云:“语丽而情更悲,尤以‘湿’‘寒’二字为甚。”请任选一字评析其妙处。
⑴这首诗借望月抒发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⑵如“双”承“独”,“照”承“月”,“泪痕干”反衬双方各自“独看”时的泪流不止,这些都真切地传达出诗人憎恨乱离,盼望团圆的迫切心情。
⑶“湿”“寒”渲染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表明了夜已很深,说明了妻子在月夜望月之久,思念之切。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醮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本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写景逼真。找出你最喜爱的一句,并说说理由。
1.景物有双飞的燕子,夹岸绽放的桃花,被春雨冲断的小桥,绿意荫荫的柳树和灵动的小船。表达了作者对初春景色的喜爱和欣喜之情。
2.答案示例:①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醮水开。“飞”字写出了燕子的灵巧,“醮”字刻画出桃花妖艳欲滴的情态。本句通过对燕子和桃花的描绘,突出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表达了作者的欣喜和喜爱之情。②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荫来。本句用一个“撑”字,刻画出一叶小舟从荫荫绿柳之间轻盈而出的情态,通过动作写出了撑船人的愉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下阕写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1、边塞秋色,思乡之情。
2、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得悲凉。
古诗文阅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1.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
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1、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2 、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古诗文阅读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2、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
1、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
2、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赏析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1、满、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第1-2题。
积雨辋川庄①作
王维(唐)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②。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③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①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②菑(zī):初耕一年的土地。③野老:自谦之称。
1.本诗的颔联堪称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范例,请结合全诗,就此特点对颔联进行简要赏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辋川之夏,百鸟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着它们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状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2、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静 夜
郭沫若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本诗的思路是在实写______的基础上,虚写______的世界,结尾令人神往。诗中借“鲛人泣珠”的传说,表达了诗人内心 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菊
(唐)郑谷
王孙莫把比篷蒿,九日折枝近鬓毛①。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②高。
注释:①近鬓毛:指重阳节习俗把菊插于鬓发。②瓦松:寄生于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草本植物,形似松,高约20厘米——40厘米。生必依瓦,故名。
1.世人对菊有怎样不同的态度?
2.首诗突出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展示了菊怎样的特点和品质?
1.公子王孙把菊与蓬蒿相提并论,有人喜爱、尊重菊花。意思对即可。
2.托物言志,或对比。展示了菊花虽然生于沼泽之地,却高洁清幽,贡献芬芳的特点,赞颂了菊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