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1)你认为诗的后两句哪几个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2)请简要概括“溪居”景象的特点。

(1)“疑”、“急”二字用得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

(2)临水的村庄,宁静的村落,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嬉戏的村童,淳朴的民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面和谐而富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阅读下面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表达了边关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爱国思乡,向往建功立业,而又功业难成的复杂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试理解颈联的含义,并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2.①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性情愉悦,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杂念涤除,心地空灵。

②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第1-2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谈谈诗人是怎样写“雪”的。

2.仔细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简述出来。

1.全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视觉、听觉;从侧面烘托雪大、雪厚。

2.“夜深”、“时闻”等词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透露出诗人的孤寂、苦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的首句用了两个“笼”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批判歌女不知__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实则另有寓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两个“笼”字,写出水边月夜迷蒙冷寂的景色。表达诗人忧愁、伤感之情。

(2)用曲笔,批判“座中的欣赏着”——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们不以朝事为重,贪图享乐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德角色。悲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阅读《秋词》,谈谈你读了这首诗的感受。

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答案示例:不仅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明丽和勃勃生机,还能唤醒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感。(言之成理即可)

赏析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回答问题。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①体会“聚”“怒”二字在曲中的妙处。

②未句是全曲主旨句,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①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听两方面写出了潼关的险要,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②表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痛恨及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①石不转:八阵图由细石聚集而成,无论水淹水退,石堆依然如故,六百年岿然不动。

(1)这首诗中咏的是哪位古代军事家的事迹?请说出你的理由。

(2)本诗中哪一个句子集中表达了杜甫对该人该事的评价?请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1)诸葛亮,八阵图为诸葛亮所作,诗中的时代为三国时期。

(2)遗恨失吞吴。刘备想要报仇吞吴,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熙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万籁此都寂”与“但余钟磬音”是否矛盾,为什么?

2.请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图景。

(1)不矛盾

这种以“寂”衬“音”的写法,正是诗人的高明之处,正所谓“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2)略

读古诗文,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

浣 溪 沙

(北宋)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请用生动的语言展现“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的画面。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山下溪水潺潺,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2.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积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