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做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被称为“秋思之祖”。请简要分析这首小令在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作品仅28字,前三句纯用名词组合,构成了典型环境;作品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统一。
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后面的1~2题。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弧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词的上阕,展现的是一幅边塞风光图,极言孤城伶仃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用 的自然现象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生活条件艰苦。
2.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激越奋发的基调,体会一下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1.衡阳雁去(连鸟也不愿久留)
2.表现了作者忧国思乡的悲愤情怀.也包含着对宋王朝重内轻外,消极防御政策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的不满。
诗歌鉴赏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中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是 。
(2)诗中描写的景物突出了 的特点。
(1)“心远”或“悠然”(答出其中一个就可)
(2)宁静、平和、闲适、恬然……(答出其中一个就可)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下面的问题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人们普遍认为“横”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横”字表现出自然、闲适(悠闲)、恬淡的意境。
(2)这首小诗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的胸襟和脱俗归隐的情怀。
古诗理解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本诗颔联和颈联中描写了哪些常见春色的景物?
2.从整首诗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是什么?
1. 莺、燕、花、草
2. 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早春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
崔道融
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注]却关:拉开门闩开门。
(1)你认为诗的后两句哪几个字用得好?请说明理由。
(2)请简要概括“溪居”景象的特点。
(1)“疑”、“急”二字用得好。把一个正在村边玩耍的儿童看到船儿进入水湾,“疑”是有客人来了,就“急”忙跑回去打开柴门迎客的行动写活了。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出来了。
(2)临水的村庄,宁静的村落,掩着的柴门,疏落的篱笆,汩汩的溪水,飘荡的小船,嬉戏的村童,淳朴的民风……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面和谐而富诗意,充满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
阅读下面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一词,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表达了边关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2.试理解颈联的含义,并说说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幽静的远方,那里是被花木浓荫覆盖着的禅房。
2.①山林的美景使得百鸟性情愉悦,清澈的潭水倒影让人杂念涤除,心地空灵。
②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第1-2题。
夜 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全诗写“雪”,巧妙自然,别具一格,谈谈诗人是怎样写“雪”的。
2.仔细揣摩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简述出来。
1.全从人的感觉写起,通过视觉、听觉;从侧面烘托雪大、雪厚。
2.“夜深”、“时闻”等词写出了诗人彻夜无眠,透露出诗人的孤寂、苦闷的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泊秦淮
[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__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诗的首句用了两个“笼”字。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批判歌女不知__之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实则另有寓意。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
(1)两个“笼”字,写出水边月夜迷蒙冷寂的景色。表达诗人忧愁、伤感之情。
(2)用曲笔,批判“座中的欣赏着”——那些掌权的达官贵人们不以朝事为重,贪图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