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题。
【甲】我用残损的手掌 (节选)( 戴望舒)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乙】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填空。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 感情,同时,两首诗都对胜利 。
2.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我会赏析 句:
3.诗人往往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其具有可感性。请运用这种写法,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某一种感情。
1.悲愤 (沉痛)充满信心
2.(1)诗人通过“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这样“情侣关系、母子关系”作比喻,表现了对解放区的炽热的爱和深深的依恋。
(2)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和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
3.有具体形象,贴切地表现情感,小诗和散文诗句均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2)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无赖”写出了小儿子的活泼、顽皮的情态,同时也折射出“翁媪”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
②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江南农村的生活画面。
赏析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 季的景物特点,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词的上阕尽写荒凉之景,下阕则自抒胸臆,表达 的心情。
(1)“秋” “秋”,“霜”
(2)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
赏析诗歌,完成1—2小题。
妈妈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妈妈
我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春日阳光暖暖的
而我的心空却下着
绵绵雨丝
雨丝润湿了我的双眼
也润湿了您的双眼
雨丝模糊了我的视线
也模糊了您的身影
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
连着你 牵着我
思念您的笑容
思念您的嘱托
从此我知道了
妈妈的爱很深 很深
1.读了这首诗,根据你对生活的体验和本诗的理解,说说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个诗句中选取一句作简要赏析。
(1)春日阳光暖暖的/而我的心空却下着/绵绵雨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连着你 牵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①抒发了儿子对妈妈深长的思念之情。
②抒发了儿子对妈妈依依惜别之情。
③抒发了儿子和妈妈的相互思念之情。
④抒发了儿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①作者运用反衬和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与妈妈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②作者把思念妈妈的情怀比喻为一条长长的线,心与妈妈相牵连,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割舍不断,绵绵悠长。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渡江上使人愁。
1.描绘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景象。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晴天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长得茂盛喜人。
2.示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慨世事苍茫、思念家乡的情感。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①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
… …
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②园疏③,取池鱼,酿秫酒④,瀹⑤脱粟⑥而食之。曰:乐哉游乐!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葺(qì):修整。 ②撷(xié):采摘。 ③疏:通“蔬”。
④秫(shú)酒:用粘高粱酿的酒。 ⑤瀹(yuè):这里是煮的意思。 ⑥脱粟:糙米。
1.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因 城 以 为 台 者 旧 矣
2.下列句中的“之”与“以见予之所往而无不乐者”中的“之”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雨雪之朝B.瀹脱粟而食之
C.辍耕之垄上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甲文:
乙文:
1.因 城 以 为 台 者/旧 矣
2.D
3.示例: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水草。
4.甲文:欣赏美景的愉悦、闲适之情和被贬之后的抑郁悲凉之情。
乙文:超然物外的豁达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1.此诗通篇不着一菊字,句句又切合一菊字,它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露湿秋香满池岸”一句中,“湿”和“满”字用的巧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1.寄寓着作者高洁、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
2.“湿”字很有讲究,让人想到那片片缀满露珠,分外滋润,分外明丽。“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多么沁人心脾。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特有的形象,也感受到了菊花和那特定环境交织融合所产生的魅力。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2题。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诗的一、二句与三、四两句在描写方法上有什么不同?并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2.第三句与第四句景物特点是否相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
1.答案:一、二两句从大处着墨,粗笔勾画;三、四两句则是采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一、二两句先用粗笔勾画出阔远明丽的灿烂初春景象,然后配以三、四句工笔细描的衔接飞燕、静睡鸳鸯,使整个画面和谐统一,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发,极富美感的初春景物图,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2.答案:三句与四句景物特点不同。第三句勾画的飞燕衔泥的动态美景与第四句勾画的鸳鸯悠然自适的静睡相对照,动静结合,相应成趣。
欣赏下面两首小诗,然后回答问题。
【甲】 【乙】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
思念是风是云是婵娟(节选) 汪国真 思念的感觉真是难缠 思念的情景真是何堪 月在窗影上走 花在石阶下残 树在星光里摇 泪在烛光中闪 风雨来时 我牵挂你是否平安 为你祝福 面对苍天 流水记得 那个身影总在桥边 夕阳记得 那个时候总是傍晚 呵,水迢迢 山重重 路漫漫 难挡思念是风是云是婵娟 |
(1)【甲】诗把“思念”赋予哪些具体的意象?
【乙】诗又是用哪些意象来诠释“思念的情景”的?
【甲】
【乙】
(2)品读感悟【甲】诗“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和【乙】诗“夕阳记得,那个时候总是傍晚”两句,结合“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和“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等古典诗句,请你谈谈“夕阳”这一意象,在诗歌中富有怎样独特的内涵。
(1)【甲】挂图、代数、念珠、浆橹、蓓蕾、夕阳、泪珠
【乙】月、花、树、泪
(2)“夕阳”
内涵:①可以从“留恋”、“惋惜”的角度回答。②可以从“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角度回答。③可以从“即将失去的也是最美好的”和“珍惜你所拥有的”角度回答。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就完全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