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破”“ 深”两字用得很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2.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国都沦陷,城池残破,残垣断壁;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使人触目惊心,仿佛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耳边。
2.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自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庭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
①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当时作者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②诗最后的“远行人”指代:________________.
①“抱膝”写出枯坐的神态,“灯”既点明夜。又烘托环境,“伴”字使影有了感情,一个枯坐的影伴一个枯坐的身,表现了作者的孤独、思家的心情;
②“作者”或“白居易”
阅读诗词,回答下面小题。
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辛弃疾虽然年事已高,却依然眷恋自己曾经浴血奋战的疆场。这种眷恋的情结从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感受到。
(2)“可怜白发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表达了作者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的矛盾和痛苦无奈的感情,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抑郁、愤慨。
阅读 辛弃疾的《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⑴品析词中“忽”字的用法
⑵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⑴“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⑵寓情于景的写法 欣慰欢快之情(闲适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诗题为“壮词”,阅读全诗,请谈一谈“壮”字表现在哪里?
2.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1.壮就壮在写出了抗金将士的壮大阵容、豪迈的气概;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决心。就连末句也是由雄壮变为悲壮,尽吐壮志难酬的感慨。
2.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题。
【甲】我用残损的手掌 (节选)( 戴望舒)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嶂,/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乙】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填空。
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 感情,同时,两首诗都对胜利 。
2.自选角度,从下列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1)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2)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我会赏析 句:
3.诗人往往把自己抽象的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其具有可感性。请运用这种写法,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发自己的某一种感情。
1.悲愤 (沉痛)充满信心
2.(1)诗人通过“恋人的柔发” “婴孩手中乳”这样“情侣关系、母子关系”作比喻,表现了对解放区的炽热的爱和深深的依恋。
(2)表现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和对抗清大业充满信心。
3.有具体形象,贴切地表现情感,小诗和散文诗句均可。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2)题。
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你怎样理解“最喜小儿无赖”一句中的“无赖”?
(2)词人在词中勾勒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①“无赖”写出了小儿子的活泼、顽皮的情态,同时也折射出“翁媪”对小儿子的喜爱之情。
②这首词以清新的笔调描绘了江南农村的生活画面。
赏析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 季的景物特点,从 等词语可以看出。
(2)这首词的上阕尽写荒凉之景,下阕则自抒胸臆,表达 的心情。
(1)“秋” “秋”,“霜”
(2)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
赏析诗歌,完成1—2小题。
妈妈
这是一个晴朗的日子
妈妈
我背起行囊走向远方
春日阳光暖暖的
而我的心空却下着
绵绵雨丝
雨丝润湿了我的双眼
也润湿了您的双眼
雨丝模糊了我的视线
也模糊了您的身影
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
连着你 牵着我
思念您的笑容
思念您的嘱托
从此我知道了
妈妈的爱很深 很深
1.读了这首诗,根据你对生活的体验和本诗的理解,说说诗中所抒发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下面两个诗句中选取一句作简要赏析。
(1)春日阳光暖暖的/而我的心空却下着/绵绵雨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此思念像一条长长的线/连着你 牵着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示例:①抒发了儿子对妈妈深长的思念之情。
②抒发了儿子对妈妈依依惜别之情。
③抒发了儿子和妈妈的相互思念之情。
④抒发了儿子对妈妈的感激之情。
2.①作者运用反衬和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与妈妈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的心情。
②作者把思念妈妈的情怀比喻为一条长长的线,心与妈妈相牵连,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割舍不断,绵绵悠长。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分别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渡江上使人愁。
1.描绘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展现的景象。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示例,晴天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青草长得茂盛喜人。
2.示例: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感慨世事苍茫、思念家乡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