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辛弃疾的《西江月》,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互见。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 的图画,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
对《春望》赏析有误的一项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首句中“弄”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答案: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山林春光明媚、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
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山林的喜爱之情和对客人的挽留之意。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2 题。
菊花
元稹
秋丝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1.第二句中“遍绕”“日斜”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诗人喜爱菊花的原因是什么?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答案:表现了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2.答案: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此夜开尽更无花)。 寄托了高洁隐逸人格的追求和孤傲个性的自我欣赏。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
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
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词人笔下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词人梦回南国,抓住江山、芦花、孤舟、明月、笛声等景物,描绘了江南清秋凄寒的景色;词人借景抒情,抒写出自己囚居生活的孤寂难堪之感。
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词后的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山青花欲燃”中的“燃”字有何妙处?请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花朵就像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②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想像一下,“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下边的诗句中哪一句描写的画面与它最接近?
A: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泊船瓜州》) B: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C: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D: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欣赏下列诗歌,完成1~3小题。
[甲] 乡愁(节选)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乙] 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甲、乙两首诗都抒发了思乡之情,但甲诗已将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__________。
2.品读甲、乙两首诗,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诗句,并谈谈欣赏的理由。
最欣赏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飞思绪,想像甲诗中的“我”,跪在母亲的坟前会想些什么?乙诗中的“断肠人”一旦与“亲人”相聚会说些什么?(任选一个做答)
“我”的心里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肠人”的倾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家国之思
2.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理由:“浅浅的海峡”和人们渴望团聚的愿望形成强烈反差,抒发了浓浓的思乡思国之情。
3. “断肠人”的倾诉:回家的感觉真好。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1~3小题
(甲)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卜算子·咏梅(__)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仪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甲)词上阕主要写 ,下阕主要写 。
2.(乙)词原稿有“梅也不争春”,后改“梅”为“俏”,这一改好在哪里?
3. 比较这两首词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1. 上阕主要写梅的处境和遭遇:寂寞无主,还要加上风雨催逼!下阕写梅的气节操守:无意争春,即便是零落成泥,依然保持那一份清香!
2. 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 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片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 用“俏”字突出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格。
3. 感情基调不同 陆游:低沉孤高。__:积极乐观,充满信心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