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西江月》,回答后面的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处。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写出了作者什么样思想感情?(2分)
8、任选一个角度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处”。 (3分)
请阅读晏殊的《浣溪沙》回答问题,(3)、(4)两个小题中可任选一题作答,若全对可加1分。(3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我们还学过苏轼的一首《浣溪沙》,请对这两首《浣溪沙》在形式上的异同做简要比较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赏析词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是怎样抒发伤感之情的?简要分析这首词借景抒情的主要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大胆说说这首词为什么脍炙人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同:词牌相同,都不是行行押韵;异:苏轼的《浣溪沙》词前有小序,押韵严些,用的是设问;晏殊的《浣溪沙》无小序,押韵宽些,用的是反问句。(2)情致绵绵,对仗工稳,宛如天成(3)虽明显有伤感之情但并不浓,只是通过景物描写传达出一缕若有若无的淡淡闲愁,意韵幽微,淡雅温厚;巧借“花落去”和“燕归来”等自然景象抒发词人内心的感受,情景融为一体(4)因为这首词情中有思,词中似乎于无意间描写司空见惯的现象,却有哲理意味,启迪人们从更高层次思索宇宙人生问题。词中涉及到时间永恒而人生有限这样深广的意念,表现得却十分含蓄。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分)
8.全词上阕问天,下阕______,归根到底是在_________ 。(2分)
9.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8.问月 问人生 9.A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0—11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0.这首词所抒发的感情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贯穿全篇、体现这一感情特点的关键词是“_________________ ”。(2分)
11.词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豪迈奔放 狂 11.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阅读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完成20—22题。(6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作者在词中表明自己英武的词句是“____________ ”;词的下阕中有承上作用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1.本词中多处运用典故,请写出一处。(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句“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1分)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1分) 21.亲射虎,看孙郎(或: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或:射天狼)(2分) 22.苏轼在结句中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2分)
阅读李清照的两首词,完成第9-11题。(4分)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9.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1分)
10.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1分)
11.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它们在情感上有何不同?(2分)
9.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1分
10.“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1分)
11.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1分);后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1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通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2、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1分)
13、“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2分)
12、D
13、写出了室外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的情形,再现了边塞的悲凉。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8分)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上片中,“ ”,交代的是季节特征, “ ”是通过描绘日常起居生活来表达内心的哀伤。(4分)
2.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1.“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各2分,共4分)
2.作者先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用形象的比喻(“载不动”的愁),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两层意思各2分,共4分)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第7—8题(4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7.用自己的话说说“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的情景?(2分)
答:
8. 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述说“海棠依旧”的是“卷帘人”。
B.“绿肥红瘦”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
C.诗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方法。
D.诗歌抒发了作者的惜春之情。
7.(2分)写出了雨点稀疏风刮得很猛烈的情景 (“风”“雨”情态各1分)
8. (2分)B
读诗回答: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像,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2、诗歌第四联抒写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1、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2、对故乡无限依恋(对故乡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