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画堂春》(北宋·秦观),完成9-11题。(8分)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阑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秦观应礼部试,落第罢归,赋《画堂春》。

9.这是一幅春归图。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词的上片“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句中的景象。(2分)

10.请说说“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中包含的物候现象并简要说“杜鹃”这一物象在诗词中的象征意义。(4分)

11.体会“恨”字所包含的情感。(2分)

9.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时间分明已进入春残节令了,天气乍晴乍雨,晴郎的天空,突然会下起小雨,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

10.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杏花谢了,杜鹃鸟的啼叫仿佛是在召唤春天,这是四季的更替。杜鹃鸟在诗歌中常常是悲哀、凄凉的代名词。

11.诗人慨叹春光速人易老,感伤人生离多聚少,青春白白流逝。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观半世、飘然羁旅!

注释:①春晚,即晚春,暮春时节。②杜宇,杜鹃,总在春末时候叫,叫声似“不如归去”。③故山犹自不堪听,意思是即便在故乡,听到这杜鹃的鸣声也够难受的。

(1)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故山犹自不堪听,观半世、飘然羁旅!”的画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晚连江风雨”这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略

(2)交代了季节和具体的环境;为整首诗渲染了落寞、凄迷的氛围(没有第一点,答到第二点的意思即得分)。

(3)因为长年远离家乡,感慨漂泊无依的怅惘孤寂之情。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9、本首词的作者是 ,朝代 (2分)

10、 “燕然未勒”在这里的意思是 (1分)

11、“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集中表现了 感情。(2分)

9、范仲淹   宋               10、用典故表达功业未成的意思

11、集中表现了将士们有家难归、功业难成的悲伤之情。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4分)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作者在词的上片描写打猎的威武场面,用“ ”一字笼罩全文,豪兴勃发,气势恢宏,下片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用上片提到的“衬"狂",更表现出作者的万丈雄心从未消失的英雄本色。(2分)

7. 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上片“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中“卷”字,突显太守率领的队伍,千骑奔腾,腾空越野,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朝廷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国家。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6.(2分)狂 老

7.(2分) C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第8—10小题。(8分)

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选出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 )(3分)

A.上片写晴,下片写雨,场景变化但过渡自然。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写出了夏雨乍起,作者的焦急和无奈。

D.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抒发了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两句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10.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分)

8.C   9.从嗅觉和视觉两个方面来捕捉夏天景物的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

10. 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下面是对散曲《天净沙•秋思》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晚景图。
B:第二句用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无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两题。(5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2分)

8、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3分)

7、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之情。(2分)

8、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共3分,(修辞1分、作用2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完成10-11题。(4分)

(甲)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10.甲乙两首诗都写到了月亮,是比较这一意象在两首诗的中异同。(2分)

11.甲乙两诗画线句都是写愁的名句,请任选一句赏析。(2分)

10.两首诗中月亮都能引起词人的去国之思,失国之悲,__之恨,但甲诗中的月亮是残月,渲染孤寂凄凉的气氛,乙诗中的月亮是明月,用美景更能衬托词人悲伤的心情。

11.示例:选择乙诗,以水喻愁,显示出愁思如春水__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化抽象为具象,形象地展现了作者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 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

微信扫码获取答案解析
下载APP查看答案解析